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兴县富民、建设西部强市为目标,坚持“一主导、三带动、六突破”的发展思路,坚持立足市情,突出特色,明确产业定位,科学规划,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县域工业化发展路子。
二、县域工业发展现状
(一)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化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关键。目前,我市县域工业化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实现县域经济突破发展,潜力在工业,出路在工业化。推进县域工业化的核心是培育企业,增加企业数量,扩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质量。
(二)截止20*年底,全市县域工业发展到2.3万户(含个体经营户、县域国有企业,不含秦、渭两区),从业人员21.2万人,实现工业总产值568.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51.6%。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80户,从业人员8.67万人,实现工业总产值354.6亿元。县域工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渠道,为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我市县域工业发展潜力大、任务重。我市县域工业目前发展态势良好,但由于原有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业聚集度低,绝大多数县域工业是经过多年改制重组和招商引资引进的项目,其产能、效益未达到很好发挥,县域工业增加值占县域生产总值的38.9%,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但是,也应看到我市县域工业化发展进入新的难得的机遇期。省委、省政府召开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为推进县域工业化指明了方向;国家实施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为推进县域工业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国内产业加速转移,西咸一体化为县域承接先进技术和资本,拓展发展领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近年来,我市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县域工业经济,尤其是园区建设、项目建设、龙头企业和一大批招商引资项目落户,为推进县域工业化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三、奋斗目标和产业布局
(一)奋斗目标
到2013年,全市县域工业总产值达到1415亿元,年均递增20%,其中规模以上总产值882亿元,年均递增20%,县域工业增加值达454亿元,占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7.8%。
——全市县域工业(含个体经营户)数达到2.8万个,年均新增1000个;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00户以上,每年新增加65户。产值过十亿元的企业30户,过亿元企业达到200户。
——全市县域工业年新增就业岗位2万个,从业人员达到30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的20%以上。
——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突破310亿元;农产品综合加工率达到70%以上,精深加工率达到40%以上。
——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削减数达到全省要求指标。
——县域工业发展分年度计划(后附表)
(二)产业布局
1、坚持立足县情,突出特色。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