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社会用字管理的政策原则;社会用字管理工作的范围和要求;社会用字管理工作的基本模式和方法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社会用字规范化、标准化的政策;对各种印刷字体的字形要求要严格,以《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字形为准;社会用字是指面向社会公众的示意性文字。其范围大致包括计算机用字、出版印刷用字、影视屏幕用字和城镇街头用字四个方面;社会用字管理工作必须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各级语言工作机构统筹规划,积极推动、协调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实行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社会用字管理工作,必须坚持为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思想,必须同各部门、各单位的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汉字规范化、标准化工作促进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堵源截流,标本兼治;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等,具体材料请详见下文:
*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国社会用字管理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年至*年,*、*等省市率先抓社会用字管理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年这一工作在全国展开后,在一些省市出现较好势头。*年和*年,在各地相继开展社会用字管理工作的形势下,国家语委检查了29个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直辖市),迈出了关系社会用字管理工作全局的关键一步。*年,国务院转发国家语委的请示(国发[*]63号),*总书记就语言文字工作作出三点指示,国家语委下发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工作面临新的形势。
为了确保实现国务院63号文件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确定的社会用字管理目标,使今后的社会用字管理工作同以往工作衔接好,既体现国家语言工作政策的一贯性,又要汲取近年来各地社会用字管理的实践经验,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社会用字管理的政策原则
社会用字规范化、标准化的政策,国务院[*]63号文件和*总书记*年12月就语言文字工作作出的三点指示中都有明确的阐述。我国改革的深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汉字规范化、标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社会用字管理工作总的原则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继续贯彻国家现行的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促进社会用字的规范和稳定。《简化字总表》推行以来,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全国已有近8亿人学习和掌握了简化字,简化字在普及教育、扫除文盲、发展文化科技事业和增进国际交流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必须继续推行国务院正式公布的简化字,逐步实现社会用字的规范化。
推行简化字,推进汉字规范化,并非废止或消灭繁体字。已被简化了的繁体字,其使用范围要受到严格限制,只能用于古籍整理出版、文物古迹、书法艺术。在一定的学习阶段,一定的专业范围内,应当认识繁体字,以利于继承发扬我国丰富、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具体管理上,对各种印刷字体的字形要求要严格,以《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字形为准;对手写体和各种美术字体,由于目前尚无相应的字形标准,对字形要求可以适当放宽,即在坚持使用简化字的前提下,允许采用碑刻、字帖上名家墨迹的写法,允许有笔形上的变化。
二、社会用字管理工作的范围和要求
社会用字是指面向社会公众的示意性文字。其范围大致包括计算机用字、出版印刷用字、影视屏幕用字和城镇街头用字四个方面。在工作中,应针对不同领域用字的特点提出要求。当前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管住计算机用字、出版印刷用字和影视屏幕用字。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