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和谐村镇暨新农村建设“十大”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促使全镇和谐文明创建活动向村社延伸,向农户渗透,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镇党委决定,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和谐村镇暨新农村建设“十大”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在全镇创建和谐村镇暨新农村建设“十大”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富裕和谐庄浪为目标,以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乡风文明为核心,按照“提高个体素质、培育群体精神、树立文明新风、活跃基层工作”的总体思路,创新载体,设计活动,以人为本,全民参与,典型带动,整体推进,在农村营造一种追求超越、竟相发展、倡扬新风、文明进步的浓厚氛围,不断提高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水平和精神文明程度,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没。
二、创建内容及标准
和谐村镇的创建标准是:
1、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党委、政府、党支部、村委会认真学习、贯彻实践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坚决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健全各项组织、工作和学习制度;民主管理,科学决策,执政为民,注重自身建设;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廉洁奉公,在群众中威信高,干群关系融洽和谐。
2、思想道德风尚良好。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思想政治工作进村入户,制订完善村规民约,邻里团结,家庭和睦,男女平等,尊老爱幼,移风易俗,社会风尚良好。
3、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建立健全运转有序的工作机制和长效管理措施,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创建活动,活动覆盖面达90%以上。
4、社会服务优质规范。党政机关、党员干部强化服务意识,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谋利益,群众满意率较高;各个行业基层站所、各种服务窗口恪守职业道德,规范行业行为,增加便民措施,改善服务质量和服务环境;建立完善农村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和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促进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改善。
5、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大力推广致富实用科技,不断拓展致富信息渠道;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建立新型合作医疗体系,落实卫生防疫措施;扎实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生育率达到100%;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健康向上;镇(村)图书馆(室)、文化站等文化阵地健全,家庭文化建设成效显著,群众文化、群众体育达到县级先进标准。
6、社会治安秩序安定。民主法制教育经常化、制度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镇村治安防范网络健全,治安形势平稳,群众有安全感;娱乐服务、电子游戏和网吧经营场所管理规范,依法经营;领导干部无严重违法违纪案件,镇、村无重大恶性刑事案件、严重经济犯罪案件、重大治安案件和重大安全事故,无黑恶势力和“黄赌毒”现象,无非法宗教和邪教聚集滋事活动;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切实可行保障。
7、环境面貌整洁优美。制定并严格实施村镇建设总体规划,科学合法用地,村镇建设布局合理、环境良好、美观舒适,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公用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