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
继续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全面加强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重点推进黄淮海中强筋小麦、三江平原水稻、新疆棉花、西北黄土高原苹果、浙南闽西粤东柑橘、桂中南双高甘蔗、东北奶牛、黄渤海出
转载或摘录请注明出处: 口水产品等产业带建设。要围绕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加大培育推广一批优良专用品种,建设一批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扶持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培育一批知名品牌,不断提高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的建设质量和发展水平。到2010年,产业带的生产集中度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农产品优质化率年均提高3—6个百分点,订单农业面积年均增加5个百分点以上。——大力发展畜牧业。切实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加强标准化畜牧业养殖小区建设,大力提高畜禽养殖规模化水平。改善畜禽饲养管理,推广健康养殖方式,突出做好畜禽排泄物、废弃物和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到2010年,畜禽规模化水平,生猪业达到50%,蛋鸡业70%,肉鸡业85%,奶牛业60%,肉牛业45%,肉羊业50%。建设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扩大畜禽良种补贴规模,着力推广一批优良品种,力争到“十一五”末,肉牛、奶牛、羊的良种覆盖率提高5-10个百分点,蛋鸡、白羽肉鸡和猪基本实现良种化。加快优质饲草料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饲料工业,到2010年工业饲料普及率平均水平达到50%。
——积极发展水产业。积极推广高效、生态、健康的水产养殖方式,加快建设水产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和无公害示范基地,加强水产原良种体系和病害防治体系建设,不断优化养殖结构,扩大优质水产品养殖。到2010年,80%的养殖设施布局合理,主要养殖品种良种覆盖率提高到70%,配合饲料普及率提高30个百分点,养殖水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0%以上。加快发展出口优势水产品生产,鼓励发展水产品加工业和休闲渔业,积极发展远洋渔业。加强渔港设施建设,积极发展渔港经济。继续做好渔民转产转业工作。
——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创新,示范推广一批农产品加工适用和重大关键技术。结合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和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优化农产品加工区域布局和产业布局,推动示范基地建设。突出抓好农产品精深加工,培植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加工程度深、产业链条长、增值水平高、出口能力强、符合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要求的产品和产业。加强指导和服务,继续组织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西部行,搞好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与奥运经济精品展示活动。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引导优势企业向优势区域集聚,把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创立一批在市场上叫得响、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到2010年,在种养业、特产业等优势产业,打造一批带动行业发展的大企业集团,发展100个左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培育100个农产品加工品的驰名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