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和对农村二、三产业的带动能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创造条件;有利于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为工业和城市发展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提高国家现代化水平。
(四)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
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当前我国农业仍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完善强化粮食扶持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稳定增产;有利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资源产出率,促进农业不断增效;有利于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宏伟目标。
二、进一步理清农业部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思路
现代农业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各级农业部门要全面把握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和各项要求,紧密结合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际,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
(五)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积极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深化农村改革,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着力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六)实施战略
加快实施“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确保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具体化、措施化。
实施“转变”战略。要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转变农业发展理念,始终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构建现代农业和农村产业体系;转变农业资源利用方式,积极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步减少农村劳动力在农业中的就业比重;改革农业和农村经济体制,逐步消除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转变工作机制和方式,切实提高运用经济、法律手段调控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的水平。
实施“拓展”战略。要拓展农业发展领域和途径,促进农村产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拓展农业功能,进一步发挥农业的食物营养功能、工业原料功能、生态保障功能、促进农民增收和扩大农民就业的功能、观光旅游和文化传承的功能;拓展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业产业向产前、产后两头延伸;拓展农产品市场,大力开拓农产品国际国内市场;拓展农村社会化服务领域,提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
&nb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