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事业,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组织搞好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办好农村科技书屋,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推动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积极探索和推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五、进一步健全农业部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机制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总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各级农业部门一定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领各项工作,狠抓落实,务求实效。
(二十二)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农业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建设新农村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影响,充分认识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对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充分认识农业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肩负的历史责任,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要把深入学习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重要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制定培训计划,搞好干部教育,进一步增强建设新农村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农业部成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制定工作目标,研究政策措施,加强协调指导,确保农业系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级农业部门要把新农村建设工作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系统优势,上下配合、整体联动,逐步形成“省部共建、以省为主、强化指导、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不断开创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
(二十三)找准工作定位
建设新农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发展农村生产力是农业部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各级农业部门要找准工作定位,切实履行好职能,始终围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来开展工作。要把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增”目标作为检验各级农业部门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准。同时,从实际出发,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切实加强农村道路、电力、饮水、电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协调发展。
(二十四)加大投入力度
各级农业部门要推动建立政府扶持、农民为主、社会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抓住国家投入重点向“三农”倾斜的战略机遇,积极争取计划、财政部门的支持,增加发展现代农业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资金投入,以确保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按照建设规划和行动方案的要求,将农业部门现有各渠道的资金、技术等资源进行全面整合,集中力量加强新农村建设有关项目的建设,力争尽快见到实效。要用民主商议的办法,鼓励和引导农民投工投劳开展直接受益的农村公共设施建设,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认真研究有关鼓励政策,多途径、多形式地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和农村,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