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化”的理念,以节地、节水、节肥、节种、节能和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为重点,大力推广一批应用节约型技术,扩大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的实施范围,鼓励使用有机肥,推进节约型农业发展。发展以生物质资源为主的农村新能源和新材料,促进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非再生资源的节约利用,推动生物质经济发展。
——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按照国家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的要求,在有条件的地方加快建设和普及户用沼气,加大规模化养殖场沼气工程示范建设力度,支持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实施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积极推广不同区域农村的能源生态模式,通过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厨、改厕、改圈。依托沼气工程建设,加快沼气池施工、管理维护和配件生产等产业的发展。
——加强农业资源保护。要在切实加强对耕地资源和水资源保护,落实各项工程措施、技术措施、政策措施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并依法加强对草原保护和建设,建立和完善基本草地保护制度,天然草原家畜超载由目前的36%下降到25%以下。坚持和完善海洋伏季休渔和内陆江河禁渔制度,推进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和人工鱼礁建设,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大力推广生态互补的立体养殖方式。“十一五”末,建成100个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原生境保护点(区),100个以上省级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制定并实施全国农业污染防治规划,建设农业资源与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加大农业污染防治力度。推广化肥、农药合理使用技术,提高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效率,逐步减少因投入品使用不当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因地制宜地推广种植业、养殖业清洁生产技术和农村环境示范村模式,建立不同类型区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积极开展农业生产废弃物和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实施乡村清洁与循环利用工程。“十一五”期间,在500个县(场)建设1万个资源良性循环的生态农村。
(十八)加强农业“七大体系”建设
继续加强种养业良种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动植物保护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等农业“七大体系”建设,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完善体系规划。要注重体系规划与“十一五”规划的衔接,急需启动的工程与规划长期目标的衔接,省级规划与整体规划的衔接,研究制定不同区域农业“七大体系”建设方案。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类资源和工作基础,突出建设重点,增加建设投入,加快建设步伐,提高建设质量。
——抓好重点工程。按照“体系服务农业,工程支撑体系,项目保障工程”的原则,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等27个工程,加快种养业良种工程二期、动植物保护二期、沃土工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渔政渔港等重点工程建设,扩大退牧还草工程建设规模,加强农村沼气建设。切实加强项目监管,完善监督检查办法和相关工作制度,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切实提高投资效益和项目管理水平。
——整合现有资源。要将农业“七大体系”建设作为加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