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我县的生态县建设指明了方向,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县自2009年以来开展的生态县建设,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2009年是我县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年;是我县生态县建设全面实施的第一年;也是我县落实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功能定位,实施“十一五”规划和生态县建设规划的开局之年。生态县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在各个领域全面铺开,深入推进,实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新的目标。现就2009年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2009年创建生态县建设新农村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一号文件和北京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全面铺开,重点推进;科学指导,有序发展;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明确责任,完善机制;量力而行,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县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工作,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实现生态县建设阶段性目标。
主要工作目标是:巩固2009年创建成果,进一步提高创建工作水平,推进创建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确保创建国家卫生县城通过考核验收,抓好6个北京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确保55个行政村达到生态文明村验收标准,抓出5?8个在北京市较有影响的生态文明示范村,各项创建创出一批精品、典型。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全面建设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以7个乡镇为重点,全面开展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太师屯、溪翁庄、十里堡等小城镇启动国家卫生镇创建活动。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要在巩固2009年51个村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实现55个新创村的达标任务。通过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为农村生态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编制镇村建设规划,分类指导新农村建设。坚持规划先行。各乡镇要尽快编制环境优美乡镇建设规划,明确创建目标、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各行政村要根据资源和区位优势,围绕培育主导产业,以环境整治为重点,分别制定村庄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环保方案。规划编制要因地制宜,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根据自身特点,规划建设休闲度假村、有机农业特色村、民俗文化特色村等不同类型的生态文明村。
二是普遍开展镇村环境建设。全面加强镇村环境综合整治,将2009年确定为镇村环境整治年。在全县广大农村普遍开展以治理垃圾、治理脏乱、绿化美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重点抓好水库周边、主要景区周边、城镇周边和公路沿线55个行政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抓出5?8个在北京市较有影响的生态文明示范村。按照“规划编制科学、公用设施配套、民居建设实用、村容村貌整洁、经济发展良好、基本社保均衡、公共事业发展、抗灾防疫有效、管理民主有序、邻里关系和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