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业十化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意见
到2010年建设32万亩县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辐射带动120万亩大面积生产;组织制定60个无公害生产、加工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建设县级综合性质量监测中心1个;县级专业性监测中心4个(其中:农业环境质量监测中心1个、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1个、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中心1个、动物疫病防控中心1个);建设区域性监测站32个。全县80%的农业生产达到标准化要求,30万亩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10个单位、20个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4个单位、10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力争1个单位、2个产品通过有机食品认证;培养一支100人以上的农业标准化推广队伍;建立农业标准化信息平台。
(四)推进产品商品化,不断提高农产品商品率。一是通过市场引导、政策扶持和项目带动,逐步实现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由初级加工为主向精深加工延伸,由单一生产组织模式向多元化生产加工销售协作组织转变,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推进农产品商品化进程。二是构建市场网络体系,促进农产品流通,依托农业特色产业基地,规范沾益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着力建好播乐中药材批发交易市场,西平优质商品蔬菜批发交易市场,炎方马铃薯批发交易市
在2009年的基础上实现农产品商品率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到2010年建成1个县级信息网络平台,1个农产品加工研发中心,1个县级综合性农产品检测中心,2个区域性农产品检测中心,10个乡镇农产品检测站点;建成一批高标准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培育2个国家级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和国际竞争力强的出口企业,农产品加工水平有较大提高,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超过1.5:1,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初加工以上)达50~60%,精深加工比重明显增加;培育一批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名牌产品,省内驰名商标超过10个以上。
(五)推进能源沼气化,有效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一是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各类项目对全县农村能源建设的支持,发挥项目资金的引导作用,整合国债、各级财政补助资金、温饱示范村建设、小流域治理等各类项目资金,提高农村沼气建设投资规模。二是围绕“户均有一口沼气池”的目标,在“三村四化”市、县重点建设村和适宜地区推广沼气、太阳能等绿色清洁能源,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三是加强技术培训,强化服务管理,重点抓好“建设、管理、服务、利用”四个关键环节,确保建设质量和农民长期受益。四是采取“政府补一点、农户出一点、社会捐一点”的方法,加大投入,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推进能源沼气化进程。在2009年底户用沼气池2.09万口、节能改灶3万多户的基础上,新建沼气池2.7万口、改灶2万户,力争到2010年全县户用沼气池达4.75万口,实现年节约薪材15万吨。
(六)推进环境生态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农村工作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