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增长方式,拓展农业发展领域和途径,不断建立健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支撑体系,狠抓农业“十化”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谐。
“十一·五”末,全县推进农业“十化”的主要目标任务是:
── 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保持在1.8亿公斤以上。农业生产总产值达21.5亿元以上,农业增加值达13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
── 全面实施“六十万”工程和畜牧业“121”工程,建成云南省重要的烤烟生产基地、万寿菊种植加工基地、蚕桑养殖加工基地、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啤酒大麦生产加工基地、无公害商品蔬菜生产加工基地,发展现代畜牧业产业,力争畜牧业产值达10亿元。建立农业标准体系框架,实现农业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占农业产业的70%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提高,创建1个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新增1个省级重点龙头企业、4个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培育销售收入上亿元的龙头企业3个、5000万元以上的3个、500万元以上的10个。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10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亿元以上;
── 全县80%的农业生产实现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建立农业标准化信息平台,主要农产品逐步实现标准化生产。农村新建沼气池2.7万口,改灶2万户;发展农产品专业经济协会或农村经济合作组织100个;
── 全县实现“村户九个一”(村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一个特色产业、一个合作经济组织、一个加工企业、一条畅通硬化道路、一个放心农资服务店、一个农民书屋;户有一个科技明白人、一条致富门路、一口沼气池),全县50%的村委会基本达到“三村四化”新农村目标;
── 全县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到2010年,基本完成农业“十化”建设,到2020年,实现沾益农业现代化。
三、扎实推进农业“十化”进程,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在统筹和谐发展、兼顾现实长远的基础上,沾益县将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三增”目标,抓实抓好农业“十化”,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全力推进现代农业进程。
(一)推进农业设施化,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后劲。一是结合“三村四化”建设,继续抓好以农田水利、乡村道路、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等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重解决农业设施化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向立体化开发发展,走科学、生态、环保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二是加大现有农业设施的维修管护、改造提升力度,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提升全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农业设施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四是积极推进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通过对山、水、路、田、村进行综合整治,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以达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争取国家、省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落户沾益,加大县级土地开发项目建设投入,确保城市建设及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占补平衡。
在2009年总耕地面积36.74万亩,完成农田基本建设19.51万亩,有各类水利设施29557件,总蓄水量1.78亿立方米,全县水利化程度61%;建有通车公路2654公里,国道、省道190公里,农村公路2438公里的基础上,到2010年开发新增耕地1.19万亩,整理面积4.6万亩,完成32.9万亩基本烟(农)田建设,力争实现人均1亩高稳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