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设施。好的基础设施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的重要基础,是农民迫切要求的服务项目。各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要紧紧抓住农田水利、乡村道路、电力通信、人畜饮水、医院、学校、敬老院建设、旧民房改造这些重点作好规划,加大公共财政配套支持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到2010年,全市所有病险水库得到有效处置,通往田间的渠道基本得到硬化,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50%以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50万人;完成通乡公路515公里,解决64个尚未通路行政村通公路的问题,70%的行政村通水泥路(路宽3.5米以上);三年内完成第三期农网改造任务,建设农村水电电气化县5个,逐步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加强农村广播电视、电话、宽带网络建设,基本实现20户以上的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全市农村新增电话交换容量26万门,基本实现“光纤到村”,农村移动电话普及率达6%,宽带网络覆盖乡(镇)政府所在地及大部分行政村;加强农村文体和服务设施建设,以村为单位,搞好文化教育室、图书室、卫生室、科技培训室、体育活动场所等公共文化设施及农村敬老院、托儿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消除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在边远山区建好寄宿制学校。
4、创造一种好环境。大力实施清洁美化工程。充分发动群众认真抓好以“三清(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四归(柴草归屋、粪便污水归池、垃圾归点、畜禽归栏)五改(改水、改厕、改浴、改厨、改栏)”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爱国卫生运动,教育引导农民在路旁水旁植树造林,大力发展户用沼气、秸秆气化、小水电等清洁能源,自觉保护环境,杜绝乱采滥伐,关闭污染企业,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逐步使农村拥有碧绿的草地、茂盛的树木、清澈的流水、蔚蓝的天空等令人向往的生态环境。大力实施安居工程,认真建立完善农村治安联防机制、农村防疫体系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开展防盗、防火、防抢、防黄、防毒、防赌、防“民转刑”等为主要内容的治安联防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积极开展以移风易俗、敬老爱幼、扶贫济困、崇尚科学、互助互爱等为主要内容的“文明村庄”、“文明户”创建评比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环境。大力开展标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动物防疫站、过得硬医疗队伍和防疫队伍的创建活动,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使霍乱、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和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严肃查处乱收费、乱检查、乱罚款案件,努力将农村营造成亮丽和谐的美好家园。
5、选配一个好班子。领导班子既是领导者又是实践者,村级班子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要采取有效措施将村级班子配好配强。一要改革选配方式,由党员、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班子成员,使村级班子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二要加强教育培养,对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班子成员及时组织培训,重点进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民主决策、科学管理、执政为民、公正办事的教育,进行发展经济、致富农民、改变村容村貌、建设新农村的责任感、使命感教育,把村级班子尤其是村党支部建设成为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坚强的战斗集体。紧紧围绕市委关于“以村为主”推进农村工作的重大决策,强化村级班子和干部的工作职责,激发村干部的工作活力。三要加强阵地建设,落实固定办公场所。
6、培育一代新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高素质的农民是关键。要采取过硬措施,认真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制度和“两免一补”政策,切实解决农民子弟上学难、学费贵的问题,确保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在校学生年巩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