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教材和校本课程,让农村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长。推进农村“小班化”教学,努力提高农村学校管理水平、师资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探索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一律实行免试就近入学。
3.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重视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农业科技知识和职业技能。根据当地产业特点,在农村初中学校中适当增设农业职业教育课程,广泛开展现代农业科技教育,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和培训各类人才。重视做好区域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规划和建设工作,整合教育、农业、科技等部门的资源,以“双证制教育”、“百万农民培训工程”等为主要载体,大力开展农民培训。乡镇政府要切实承担起农村成人教育的办学责任,办好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积极推动自学考试向农村延伸,构建适合农村的自考助学体系。
4.加快发展农村幼儿教育。进一步理顺农村幼儿教育管理体
制,农村幼儿教育由乡镇政府管理为主,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与管理由乡镇政府负责。严格农村幼托园所举办者资格准入和园长、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按乡镇规模,落实1-3名中心幼儿园的公办教师编制。按照“谁举办、谁负责、谁保障”的原则,明确由幼儿园的举办者依法与幼儿教师签订劳动用工合同,不断改善农村幼托机构教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幼教队伍的整体素质。
5.切实加强农村学校管理。积极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不断提高农村学校的管理水平。各级政府和区有关部门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完善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确保学校师生安全。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切实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自救能力的培养,建立预警机制和处置预案,严防危房倒塌、食物中毒、意外伤害、流行疾病和交通、溺水等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对长期工作在偏远山区的农村教师实行上浮工资的政策。从20*年开始,凡在偏远山区(包括*镇、*镇、*镇各学校及*小学、道场中学*校区、弁南中学、弁南小学)工作满5年、近2年考核连续称职的公办教师,上浮二档职务工资,调出偏远山区后自然取消。凡在偏远山区工作满10年,且考核连续称职的教师,10年后上浮的二档职务工资转为固定工资。
2.实行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以外奖金福利最低限政策。从20*年开始,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以外奖金福利全年不得低于5000元,并做到逐年增长,其中乡镇财政确保安排3000元以上。已达到以上标准的乡镇,应按不低于10%的比例逐年递增。
3.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从20*年开始,区财政按不低于当地教职工工资总额3%的比例,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城乡中小学师资培训,培训的重点要从学历补偿转向帮助教师专业成长。
4.设立“*区农村教育贡献奖”。从20*年开始,区政府设立“*区农村教育贡献奖”。区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奖励长期从事农村工作的校长(书记)和教师。
5.加强对农村教师的管理。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实施和规范农村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和考核管理等制度,配足配强农村学校教师。
6.深入开展城乡学校联谊结对活动。城镇中小学、幼儿园要认真履行结对帮扶农村中小学、幼儿园的义务,明确结对支教的内容、方式,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每年每所支援学校要派出不少于5名教师或干部到受援学校以不同方式任教或指导参与学校管理,以缩小城乡学校间的差距,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