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发展农村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加快普及十五年教育;创新机制,完善措施,全面落实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各项任务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发展农村教育,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迫切需要;发展农村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造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发展农村教育,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城市化水平的有效途径;完善管理体制,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公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领导责任制,确保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等,具体材料请详见下文:
为贯彻落实全国及省、市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我区城乡教育的全面、均衡和可持续发展,提前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结合我区实际,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发展农村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发展农村教育,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迫切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主要差距在农村。要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距,最重要的就是要缩小教育差距,没有教育机会的均等,就谈不上差距的缩小和社会的公平。摆脱贫困,
首先必须改变教育的落后。农村教育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解决好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要充分认识农村教育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切实增强加快发展农村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发展农村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造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缩小差距和实现公平,而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之一。没有教育机会的均等,就谈不上教育公平,更谈不上社会公平。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与经济社会日益紧密结合,“上好学”已成为当前农村教育工作的重点,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从而使广大农村人口与城市居民享有均等的教育机会,真正体现教育平等和社会公平。
(三)发展农村教育,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城市化水平的有效途径。发展农村教育是开发农村智力资源、提高农民科教文化素质、培养和造就农村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要途径。农业发展、农村现代化,需要大量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和造就有赖于教育。只有不断提升农村基础教育的层次,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造就适应新型工业化社会需要的现代农民,才能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的人力支撑,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有效地解决劳动力转移问题,从而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促进传统农业
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加快普及十五年教育
(一)我区发展农村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教育发展全局,巩固和发展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农村逐步普及十五年基础教育,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努力构建学习型社会,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各类教育协调发展,逐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
(二)我区发展农村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到20*年,全区学前3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6%以上,其中农村学前3年入园率达到90%以上,所有乡(镇)中心幼儿园均符合《*省乡镇中心幼儿园标准》;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 99.9%以上,“三残”适学儿童入学率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