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基本原则;改革的主要内容;工作步骤;工作要求这几个方面进行讲述。其中,基本原则包括坚持“六不变,三分离”的原则;坚持“既积极,又稳妥”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运作方式、业务操作、系统管理、职能划分;工作步骤包括前期准备、全面实施、落实完善;工作要求包括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精心组织,完善制度体系、通力合作,强化技术支撑、加强宣传,加大培训力度、严明纪律,确保政令畅通等,具体材料请详见下文:
乡镇财政建立以来,对巩固和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促进农村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公共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乡镇财政管理方式相对滞后,运行中暴露出一些矛盾和问题,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按照有利于建设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及财政管理改革的发展方向,结合我区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的现状,对下一步的改革,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深化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是巩固和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重要举措,是缓解县乡财政困境的重要途径,是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收支行为,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也是强化财政监督职能,推进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规范乡镇收支行为,促进乡镇依法组织收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防范和化解乡镇债务风险,确保基层政权的高效能、低成本运作,维护农村基层政权和社会政治稳定,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通过乡镇财政管理方式的改革,严格支出顺序,提高乡镇支出的透明度,逐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乡镇机关的正常运转及教育、卫生、科技、农业等法定支出的需求,逐步化解乡镇债务,不断激发乡镇财政增收节支的内在动力,促进乡镇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预算的科学性、决策的民主性、运作的规范性、监督的有效性和使用的绩效性,初步形成有利于促进财政收入增长、有序规范财政支出、有效防范财政风险、有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财政管理体系。
二、基本原则
实施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的基本原则是:一是坚持“六不变,三分离”的原则。“六不变”即区乡(镇)财政结算体制不变;乡镇的预算分配权不变;乡镇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审批权不变;乡镇的独立核算主体不变;乡镇内部财务管理职责不变;乡镇债权债务关系不变。“三分离”即乡镇的资金所有权、使用权与管理权相分离;核算权与监督权相分离;收入环节与支出环节相分离。二是坚持“既积极,又稳妥”的原则。既要坚定改革的信心,又要注重调动乡镇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要认定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又要重视改革的难度,循序渐进、整体推进;既要强化运作的规范性,又要不断提高运作的效率与服务的水平。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要在做好收入归集的同时,充分体现乡镇对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不变;在严格规范支出的同时,确保乡镇的独立核算主体、财务审批权不变;在逐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各乡镇债权债务关系不变。
三、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运作方式。根据上述原则,主要采取“收入归集,预算分编,指标控制,帐户特设,分级监管”的运作方式。
1.收入归集。乡镇所有收入均通过区财政部门指定的乡镇财政帐户进行归集,包括乡镇所有预算内收入和非税收入,对乡镇非税收入将通过“票款分离”的办法进行归集。
2.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