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建议和对策
1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标语、广播、电视、网站等多种形式。提高干部职工、涉农企业、各个环节经营人员、广大农户及消费者的思想认识,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积极营造全社会关注、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
2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纳入财政预算。完善仪器设备,保障工作经费;健全以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为龙头、农贸市场速检室为基础的检验检测体系。改善检测条件,强化检测手段,增强检测数量;加大检测人员培训力度,培养一支业务精、水平高、能检测、会管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队伍。
3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执法工作。各监管部门应严格执法。把农业投入品监管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强化管理。完善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制度。深入开展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坚决打击制售和使用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行为,净化农业投入品市场。重点加强蔬菜等农产品加工品的检测和整治力度,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粮”放心菜”
4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式。一是完善监管内容。以源头管理推动全过程管理。强化五个结合。即:产地环境监测与农产品生产档案管理紧密结合;投入品使用许可审批与生产技术规范紧密结合;农产品检验检测与质量安全认证紧密结合;质量安全认证与创建品牌紧密结合;标签标示管理与市场准入管理紧密结合。二是创新监管形式。通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站,按照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个环节可追溯的原则。将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活动方案、专项整治活动等资料输入网站,接受网民的监督与支持,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三是健全例行检测制度,建立长效监督机制。逐步建立完善常规性的监测制度,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制度,实现农产品生产纪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结合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探索推广农产品生产档案登记制度。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在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贮藏及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建立完备的质量安全档案记录和农产品标签管理制度,提高安全消费意识。
5大力建设标准化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着力改变传统粗放经营方式。狠抓产品质量建设。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推广培训力度,积极推进科技兴农战略。大力推广高效低残毒农药品种。加强产地、产品认证申报工作,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千方百计招引、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名特优农产品,不断加快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