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现状
认真执行和完善各类农业标准,县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进程;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生产许可和质量监督,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行为;开展计量专项检查行动,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加强对以农产品为原料的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切实保障食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呈现组织部署有力,基础保障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措施都取得积极进展的良好态势。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农产品质量安全三级监管检测体系逐步健全。按照“政府负总责。监管到村组,三级有机构。检测全覆盖”总体思路和“属地管理,分级建设,分层次监管检测”基本原则,根据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互相配套,产地、投入品和产出品全程监管以及种、养等专业相对齐全的建设标准,成立了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及办公室、13个镇监管站,明确了122个村(居委会)监管员,组建了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及农产品经营市场(超市)和生产加工企业自律性检测室,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体系,农药残留检测、光谱分析仪器、检测车等设施设备也同步配备到位,检测工作有序开展。
2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建设得到加强。年底。基地认证规模达到30万亩,全县共有34个品种获得无公害绿色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无公害生产面积达到35万亩。木耳、核桃2个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登记。注册登记了汇生源”泽龙”新田地”等无公害农产品商标,、等地建立农产品配送经营门店50余家,特色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已成功走出、走向全国。
3农产品生产环境不断优化。加大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力度。完成了750个土壤采样、750户测土配方施肥采样地块基本情况调查,建立省级肥力监测点21个、国家级肥力监测点5个。开展3414实验5个(其中小麦3个玉米2个)实验合肥效对比试验,对3个镇50个测土配肥典型农户的施肥现状进行了重点调查,建立了取样地块农户调查档案,优化了农产品生产环境。
4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有效推行。全面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天天自检、月月抽检,城区3个农产品市场建立了监测点。实行合格产品挂牌销售。加大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监管,县农业、工商、质监、经贸等部门定期联合对农产品质量进行检测,确保农产品安全。积极开展县、镇两级检测人员业务技能培训,提高检验检测水平和市场监管能力。
二、存在问题
目前。但与群众消费需求和农业标准化的要求相比,县农产品生产和市场监管取得了一定成效。还有一定差距和问题:
1群众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受利益驱动。部分农药使用仍十分普遍,生产者不能完全按标准要求质量生产。化学肥料的使用也存在误区。广大消费者受经济能力所限,仍以购买便宜产品为主,品牌产品由于价位较高很少问津。
2分散农业经营方式难以实现农产品质量标准化。全县目前仍以分散、小规模的农业生产方式为主。制约了农产品生产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较为滞后。不利于农产品规模上市销售。
3市场监管难度大。而市场建设主体是经贸部门,行政效能低。目前农产品生产监管主体是农业部门。产品销售又是工商、质监等部门主管,管理部门较多,对农产品质量问题难以联合执法、当场查封、现场处理。
4检测人员检测技术力量薄弱。现有的检测主要是对农产品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定性测定。专业技术人员也非常缺乏。不能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