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推荐采取自荐、群众推荐、领导署名推荐和领导班子集体推荐等方式进行,推荐票数较少的,原则上不能列入后备干部名单。
2、单位研究、确定初步人选。后备干部人选的确定,必须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所在单位党委(党组)或部门领导班子集体讨论确定初步人选后,将民主推荐情况、民主测评情况和后备干部推荐表一并上报区委组织部。
3、组织考察。后备干部人选的考察由各部门配合组织部门实施,根据《干部任用条例》的条件和目标岗位的要求,全面考察其德、能、勤、绩、廉、学,注重考察基本素质、工作实绩和发展潜能。应采用民主测评、个别谈话、实地考察等方法进行。考察结束后,要形成全面、客观、准确的考察材料。
4、组织部门审定。区委组织部根据考察考试情况,结合后备干部的条件、资格和整体结构的要求决定后备干部人员。
五、后备干部的培养
后备干部的教育培养由组织部门和所在单位共同负责,所在单位要根据班子自身建设和后备干部的实际情况,逐人制定培养计划,落实培养措施。
1、 开展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
以党校为主阵地,每年举办一期后备干部培训班,组织他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现代科技知识以及领导科学。每名后备干部每年的累计培训时间应在十二天以上。各单位要引导后备干部开展业余自学,参加在职学习,督促他们钻研岗位业务知识。
2、建立后备干部考试制度
积极探索学、考、用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每季度对后备干部组织一次能力测试,每年度对后备干部进行一次理论素质考试,将测试和考试结果及时归入后备干部学习档案,并作为评价和使用后备干部的重要依据。年度内三次考试成绩不及格者取消后备干部资格。
3、加强多岗位实践锻炼
有计划地安排后备干部到基层,到经济建设第一线,到条件艰苦、工作局面复杂或工作起点比较高的地方,到关键岗位上去压担锻炼,经受磨练;有步骤地推进交流换岗,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通过上下交流、横向交流和同一部门中不同岗位的轮换,让后备干部在多个岗位上,得到全面扎实的锻炼;有意识地抽调后备干部参与中心工作,从事一些难度较大、突击性强的工作。鼓励和支持后备干部参加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后备干部。
六、后备干部的管理
后备干部的管理由组织部门和所在单位领导班子共同负责,日常管理以各单位管理为主。
1、建立后备干部年度考核制度。组织部门每年对后备干部要进行一次考核,后备干部每年要撰写一篇个人学习、工作小结,考核内容以本年度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为主,重点考核后备干部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情况、政治思想状况和工作表现、组织领导能力提高情况,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后备干部培养、使用、调整的依据。
2、健全完善后备干部档案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后备干部档案,后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