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两推一选”,充分发扬民主,拓宽选拔渠道,创新选拔机制,严格选拔程序,确保把那些德才兼备、实绩明显、群众公认,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优秀党员选拔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要加大在专业大户、农民经纪人和致富能手中选拔村党组织书记的力度。提倡村党组织书记通过选举兼任村民委员会主任。乡镇党委要加强对村党组织书记选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严把候选人提名关、考察关、举关和审批关。要建立一支德才兼备、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队伍。
2、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训机制,进一步提高村党组织中书记的素质
县(市、区)和乡镇党委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究实效的原则,制定村党组织书记培养、培训规划,有计划、多途径、多形式地对村党组织书记进行培训,县(市、区)每年集中培训累计不少于1o天。培训内容要适应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增强针对性,在抓好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学习的同时,帮助他们学习市场经济知识、科学文化知识和农村实用技术,提高他们发展经济的本领。要教育村党组织书记以李元龙同志为榜样,做发展的带头人、群众的贴心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执行人、廉洁奉公的清白人。鼓励村党组织书记参加各类成人教育,现任村党组织书记年龄在40岁以下没达到大专文化程度的一般要接受学历教育。要通过多种方法解决培训经费问题,确保培训工作在不增加村级负担的情况下得以落实,县(市、区)对村党组织书记集中培训的经费由县(市、区)财政列支。
3、建立和完善物质保障机制,切实解决村党组织书的报酬待遇
村党组织书记的报酬由基本报酬和考核报酬两部分组成。年基本报酬额应综合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控制在本地农民前3年平均收入的1.5倍以内,由县(市、区)统筹,建立专门帐户,定期发放。基本报酬具体标准由各县(市、区)制定。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村的规模、三个文明建设成效和村党组织书记本人的工作表现确定考核报酬,考核报酬在村级集体收入中列支。
积极做好村党组织书记养老保险工作,具体办法由各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条件的地方财政可给予一定的补助。要加强养老金的管理,确保收支平衡。
4、建立和完善目标考核机制,不断加强村党组织书记的岗位目标管理
每年年初,各村要根据乡镇党委、政府下达的工作任务和本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制定村党组织、村委会班子集体及其成员年度工作目标。目标制定后要报乡镇党委政府审核把关、备案,在村务公开栏内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要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建立健全村党组织、村委会班子成员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的岗位责任制,并严格考核、奖惩。考核采取个人述职、党员和群众评议、组织考察相结合的办法实行,由乡镇党委组织实施。考核结果与报酬待遇挂钩。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