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重业务考核,轻综合素质考核。在对管理结果的衡量上,往往把业务工作成果好坏作为评价全年工作的主要依据,而对思想政治、自身综合素质等难以实施准确的评价和考核。
(七)人事制度无法起到有效管理的作用。基层分局无法对税收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基层分局长缺少运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实施人事管理的权力,难以从根本上调动干部的积极性。
三、建立精细化税收管理员机制的建议
(一)树立人本管理和文化管理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注重人的道德修养、个人素质的培养,积极开展文化创建和文明创新活动,组织广大干部广泛参与健康的文体活动,陶冶情操,怡养性情,是机关和基层之间增加互动、同事之间融洽感情,团队内部增强理解的重要途径。要提倡换位思维,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硬软相济,方圆互补,才能使干部从内心产生成就事业和有益于社会的愿望,表现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建立一套好的业务学习方法。一是创新学习方法。引导干部以“挤”获得学习时间,以“钻”求得深入理解。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团队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集中学习与日常学习相结合、脱产学习与在岗学习相结合,不断创新学习方法,拓展学习领域,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二是拓宽学习渠道。鼓励干部通过多种方式参加学历教育,提高学历层次。积极利用网站开辟学习交流园地,开办网上课堂、在线考试。组织业务知识竞赛和观摩交流,并与综合征管软件运用、目标考核相结合,不断提高税收管理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三)建立管理员轮岗制度的长效机制。一个管理员在一个管片或管户中时间长了,容易产生一些不利于工作的因素,形成关系网、人情网,甚至被金钱或其他的利益所引诱,让管理员成为企业偷税者的保护伞。所以,定期的
管理员轮岗,对防范权钱交易、坚守自盗是切实有效的办法,也是保护干部的必要措施。同时,要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把税收政策法规和办税规程、管理权限及人事情况向纳税人进行公布,让社会广泛了解我们的管理员制度。(四)将行政管理的侧重点向基层转移。一切问题的发现要从基层中来,一切问题的解决要到基层中去,一切改革措施都离不开基层的验证。推进精细化管理,绝对不能忽略一线基层的呼声。在设计精细化管理方案时,应该吸收基层对征管现状的分析、对征管改革问题的思考,这是确保方案具备成熟可操作性的重要前提之一。不但经费要向基层倾斜,荣誉要向一线倾斜,还要关心基层疾苦,理解基层困难,对公务行为风险应适度宽容、理解,让基层管理员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成长发展。
(五)建立机关与基层互动管理机制。为了确保精细化管理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应从管理对象角度进行换位思考,模拟管理对象可能会出现的反应,从管理对象的角度挑毛病、找漏洞,从而达到既定方案。机关要把基层的脉搏,理解管理员的心声。让机关与基层建立挂钩关系,成绩共享,责任同担。机关应该对基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负连带责任,以增加机关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增强机关工作的责任心,把服务基层作为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
(六)坚持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相结合。管理离不开监督,要把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内部监督就是要建立健全执法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通过对岗位权力的监督考核,促进广大税务干部依法履行职责。外部监督具有促进内部监
转载或摘录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