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经营农业。要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切实增加投入,转变农业工作观念,大力培育一批依法登记、管理规范、富有活力、带动力强的专合社。抓好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培育本地农业企业,鼓励“企业+农户”、“企业+协会+农户”等不同发展模式,在提高合同订单履约率的基础上,探索采用“二次返利”等方式让农民分享加工流通环节利润。
(四)切实加强生产基地管理。各区县要转变发展观念,坚决走“建管并举”的道路,切实加强已建成的特色效益农业生产基地管理,打造一批重点示范果园、有机特早良种茶园、无公害优质蔬菜等特色农业基地,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五)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争创知名品牌,做强做大奥运荔枝、邓氏桂圆、瀚源有机茶等知名品牌,抓好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工作。发展订单农业,力争全市大春农产品订单生产面积达到130万亩以上,其中优质稻订单90万亩,优质专用玉米订单15万亩,优质高粱订单20万亩,薯类订单5万亩。入选“四川名牌农产品”1个。
四、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按照现代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建立农科教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部门协作,上下互动的工作机制,切实从关键技术研发,实用技术推广,资源高效配置,农民素质提升四个方面强化农业发展科技支撑,力争在优良品种的引进和栽培的集约比、轻简化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大力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加快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创新推广机制,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把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体培训有机融合,扩大实用技术覆盖面。
五、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
突出抓好种子、农药、肥料等重点农资产品的专项治理。要严厉查处生产经营假劣种子、未审先推等违法行为;要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和添加使用甲胺磷等禁用高毒农药,农药有效成分不足等违法行为;严查肥料有效成分不足、假冒伪造登记证等违法行为,进一步加强配方肥生产企业的监管,完善配方肥质量追溯制度。通过开展农资打假专项集中整治行动,整顿和规范了农资市场秩序,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切实维护了广大农民群众和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六、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按照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执法年”活动的要求,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办法》的宣传贯彻,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完善监管体系,加强证后监管,加大质检体系建设和监测力度,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进一步提高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年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7个、绿色食品2个、有机农产品2个,组织申报地理标志农产品2个。
七、切实加强组织保障
狠抓基本农田保护,严格土地用途管制,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规模,确保耕地数量不减。采取土地流转、集体经济组织代耕等形式实现撂荒耕地复耕,建立撂荒耕地责任追究和惩戒制度,对因工作不力造成大面积成片常年撂荒耕地的,追究政府主要领导的责任。切实落实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将粮食面积产量任务等重要指标列入市委、市政府目标考核,强化督查督办。要加大农业和粮食生产投入力度,确保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投入稳定增长。各级财政要分别解决国家、省和市级项目的工作经费,保障项目的实施。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的增量部分全部用于粮食产业发展,重点支持粮食重大增产技术推广和高产创建。对粮油高产创建活动成绩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