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取土地挂牌出让。推进报业大厦等项目征收安置进程并启动建设。加快办理蔡锷中路两厢、黄土塘、三湘南湖市场周边等项目拆迁补偿方案评估论证和用地审批手续,争取启动拆迁。完成中央商务区核心区所有具备棚改条件存量土地的前期调查和手续办理,抓住机遇,加速全区棚改进程。加大棚改融资力度,力争完成融资15亿元以上,保障棚改资金需求。全年完成棚改征收15万平方米以上,腾地约150亩。
做大金融产业规模。将中央商务区定位为全省的金融运营中心、金融资产管理中心、金融信息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年内启动长沙国际金融中心项目建设,为金融企业量身定制高品质楼宇。出台金融产业扶持政策,推动金融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大对金融企业——尤其是处于高速扩张期的地方性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以及规模较大的保险、证券公司的招商引资力度,提升金融企业聚集度,全年力争引进省级金融机构3家以上。优先引进会计、评估、审计、经纪等行业的省内领军企业,提升金融配套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提高楼宇利用效率。从规划、建设、招商、服务等层面入手,加大发展楼宇经济的工作力度,力争楼宇经济对财税的贡献率达到35%。支持引导低品质楼宇进行提质改造,完善电梯、停车、空调等设备设施,提高装潢标准,促使旧楼宇焕发新活力。提升楼宇产业发展层级,着力引进高端产业,打造金融、文化创意、中介服务等方面的楼宇产业集群,有步骤地转移业态层次低的行业。引导楼宇业主逐步提高企业入驻门槛,尽可能引优引强,对占有楼宇资源多而效益差的企业,要有步骤地迁出,新引进500家以上品牌企业入驻楼宇。引进1—2家国家一级资质的物管公司,带动全区楼宇物业管理水平的提升。构建完善的楼宇服务体系,楼宇联络站在商务楼宇的覆盖率达到100%。
巩固提升消费中心区地位。牢牢抓住长沙市建设区域性消费中心的战略机遇,全面提升消费吸纳力、辐射力和支撑力。将地铁修建期间定位为五一商圈的战略调整期,鼓励各大商场实施提质改造和环境优化。完成亿万豪乐和城改造工程。依托文化大厦二期、中国城等项目,全年引进1—2家五星级酒店。依托区内优质商贸资源,引进国际知名品牌的旗舰店和形象店,巩固高端消费中心区的地位。鼓励商贸企业做大做强,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50家以上。启动8个地铁站口商业商务节点规划的编制工作,发展地铁站口经济。抓好城际铁路拆迁期间三湘南湖市场部分搬迁过渡,并做好市场改造提质前期工作。推进马王堆陶瓷建材城二次提质,加快万家丽国际商务中心、旺德府大厦、*物流园等项目建设,新建和改造市场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引导新的商业圈发展,加快万家丽商圈、马坡岭商圈、望龙商圈等商业项目建设,完善商业配套。加快浏阳河产业带建设,完成婚庆文化主题园、湘菜文化街、时尚娱乐街等近10万平方米建设规模,启动婚庆、旅游、休闲、餐饮等方面的产业招商,促进相关产业向该区域聚集。推进特色街市建设,扶持品牌休闲娱乐企业发展,形成精品消费与大众消费、传统消费与时尚消费、外来消费与本土消费相结合的商贸格局。同时,要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消费欺诈、假冒伪劣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营造诚信经营、安全消费的商业环境。
(三)加快隆平新城区建设
将园区发展与城市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丰富隆平新城区的产业内涵,促进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有机融合。
加快征收腾地,妥善安置村民。完成隆平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报批,统筹安排好用地指标申报审批、拆迁补偿、融资社保及保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