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城乡统筹发展,促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增加农民收入,推进都市农业建设步伐,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 发展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为方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有效整合各类资源要素,用足用活强农惠农政策,积极支持都市农业园区建设,大力扶持发展特色精品农业、生态景观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体验参与农业,形成具有渭滨特色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二、区域布局
结合我区地域特殊、生物多样、地貌复杂、农业发展受限的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设计、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的原则。利用五年时间,建成四大都市农业板块: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为方向,规范提升清姜河、太寅河、晁峪河流域观光农业档次和品位,打造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以发展精品农业为方向,壮大提升石鼓水蜜桃,神农蒙杏、樱桃,高家镇猕猴桃、葡萄等特色鲜果发展,形成万亩鲜果生产基地,打造特色精品农业示范园;以发展体验参与农业为方向,培育扶持张家沟、刘家村、冯家塬、晁峪河流域等村发展设施蔬菜,建成5000亩设施蔬菜基地,打造体验参与农业示范园;以发展生态农业为方向,改造提升高家镇核桃、晁峪花椒为主的2万亩干杂果生产基地,打造生态景观农业示范园。
三、工作目标
到2015年,农业的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有效开发,都市农业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面彰显。基本形成区域布局合理,现代农业水平较高,产业化经营能力较强,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生产体系;初步建立生态涵养能力较强,农业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乡村生态景观优美协调,高效节能节水的良性循环农业生态系统;基本形成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经营模式多样、门类齐全,服务水平较高的休闲观光服务体系。
围绕“一村连多村,多村成规模”农业生产基地,发展一批具有前瞻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发展潜力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集现代、生态、观光、休闲为一体的都市农业模式。规范发展刘家村、大散关、槐树岭等一村一品示范村20个,在刘家村、冯家塬、刘家槽等村发展体验参与农业示范园3个,在张家沟、刘家槽、赵家庄、庙坡等村打造精品农业科技示范园4个,在茹氏养殖小区、晁峪特种养殖小区、八角塬、槐树岭等建成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4个,在大散关、中岩山、段家磨、解家滩、冯家塬等村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示范园5个,培养“四有”新型农民3万人次。
四、主要保障措施
(一)完善都市农业土地流转机制
注重运用市场、经济、法律等手段促进都市农业发展,建立健全合理、有序的土地流转机制,本着“平等协商、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鼓励村民和村组以租赁、承包、互换、转让或入股等形式,参与推进都市农业发展,逐步使耕地向种田能手、农业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现代农业园区集中,推进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不断发展“一村一品”,完善都市农业功能。
(二)建立都市农业资金扶持机制
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政策扶持,凡在我区范围内从事高效经济种植业,创办农业科技园,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精品农业、体验参与农业、生态循环农业的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和企业,只要符合产业布局,经审查验收合格的,都可享受以下扶持政策:
1、规模种植业: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或以村组为单位组织农户,达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