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意见 >> 管理工作意见 >> 正文
惠民工程落实意见

程的重要职能部门,要注重协调配合,整合资金、信息和人力。整合的目的不是削弱部门的管理职能,不是调整部门权力分配格局,而是为了更好地促进部门履行职能、优化管理,共同落实好党的惠民政策。因此财政部门要换位思考,主动协调,赢得支持;相关部门要维护大局、服从调度,通力协作。
    3、实现单项突破,注意系统关联。惠民直达工程的“五个一工程”体例上相对独立,整体上又不可分割。因此,一定要围绕总体目标和核心要求,制定详实的总体规划,准确把握好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科学、合理地确定各个子系统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加以推进,在集中力量各个击破的同时,更要注意惠民直达工程的系统完整性,做到有分有合,整体推进。
    4、大胆细心改革,讲究实事求是。惠民直达工程对现有的管理体制、机制提出考验,需要各方结合城区的个性、特点,共同研究、不断探索,在实践中走出一条新路来。因此,在制定实施方案过程中,既要大胆细心改革,勇于创新,也要实事求是,兼顾可能,在不超越现实条件的前提下,追求最佳效果。立足街居改革的基础,争取在信息采集网格化管理上有所突破。
    五、切实加强对惠民直达工程的组织领导
    1、成立组织,加强领导。为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区政府成立由区长任组长的惠民直达工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与区民生办合署办公,抽调精干力量集中办公,具体负责惠民直达工程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建立各部门单位联络员制度。各镇街园要成立相当规格的惠民直达工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确定专人负责、专人办公。各村居要设立惠民直达工程办公室,做到有机构、有场地、有人员、有档案。在区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负责惠民直达工程工作的组织和落实。
     2、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各镇街园、区直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宣传工作,研究制定详细的宣传计划、及时组织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向广大群众讲清各项惠民政策,宣传惠民直达工程的意义,提高群众的参与意识。要通过会议、培训等方式,加大对镇街园、社区(村)干部的培训,增强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服务的准确性、有效性。要及时编发工作简报,通报工作动态和进度,总结工作做法经验,形成赶学比超态势,营造共同参与的社会氛围。
     3、各方配合,整体联动。各部门要把全区“一盘棋”思想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工作纪律,各司其职,经常沟通,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区领导小组、惠民办要开展前瞻性、日常性、预警性的工作管理和督导,区财政部门具体负责惠民资金专户管理、指标下达、资金拨付和信息化管理等工作,区直各相关部门具体负责补助对象的核查、审批、日常管理和执行情况监督检查等工作;镇街园要做好惠民政策宣传、人员培训、信息采集、动态管理、基层评议、便民服务等工作。
     4、精心组织,制定方案。区惠民直达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切实可行、便于操作的实施方案和操作办法,分对象、分层次、分阶段开展业务培训工作,开发利用系统、便捷、高效的信息软件平台,设立区街居惠民直达工程服务窗口。镇街园和区直各单位要按照方案确定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认真筹划、分步落实,尤其要在信息采集工作中推行网格化管理、落实包联责任、整合利用资源,要主动适应新形式、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交通安全运营综治意见
       三车监管实施意见
       服务外包规范意见
       保洁员完善卫生管理意见
       房地产市场安全规划意见
       住房消费管理发展意见
       企业行政管理审批意见
       文化行政审批管理意见
       职工保险统筹规范意见
       劳保局完善社会化管理意见
     
    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治理办…
    浅谈高校门卫管理制度明细
    县邮政局进行商业化治理实践初探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闻宣传意见
    ⅹⅹ县庆祝第二十个教师节暨教育…
    当前村级财务管理问题调查与思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动员大会讲话
    幼师教学汇报2则
    浅谈酒店职工寝室管理条例明细
    肉制品安全管理整治方案
    乡镇实施十大工程工作意见
    建设工程钢筋质量管理工作意
    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工作要点
    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办法
    水利工程设置管理办法
    农民工职称评定工作安排意见
    田间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办法
    保障农民工工资准时发放工作
    城建工程建设情况报告
    做好工业移民工作计划
    管理工作意见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