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的时效性。
2、平台“一网联”。大力推动信息资源整合,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管理系统,积极开发惠民直达工程信息管理软件,建立 “蜀山区惠民直达工程信息网”,采取五级【省、市、区(区直部门)、镇街园和社区(村)】网络管理,形成纵向到社区(村),横向到所有涉及部门的动态信息管理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利用惠民工程信息管理软件,将各类惠民信息录入惠民直达工程信息系统,建立集补助对象、资金发放、信息汇总、动态监管为一体的基础信息数据库,为领导决策,政策制订,资金分配,监督检查,绩效考评等提够依据。
3、审核“一线实”。充分利用报纸、简报、会议、农村电影放映、惠民政策告知单、惠民政策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惠民政策,做到家喻户晓,让群众有效参与管理和监督。认真做好收入测算工作,除政策规定的特定的补助对象外,应根据居民人口、劳动力状况、资源条件等因素综合测算其家庭收入,初步界定补助对象范围。在此基础上,组织召开社区(村)居民代表会议,由群众进行评议。对群众评议的补助对象,经镇街园审核,并由主管部门会同财政,监察部门集中联合审核。对群众评议,镇街园审核,区级审批的补助对象,实行三级公示,全面接受群众监督,防止暗箱操作和以权谋私现象的发生。及时准确做好惠民补助对象信息更新工作,确保补助对象能进能出。
4、发放“一卡通”。区财政部门在金融机构设立惠民资金专户,各项惠民资金直接纳入专户管理,实行封闭运行。惠民资金由财政部门委托一家金融机构发放,区财政部门与代理机构统一签订惠民资金委托发放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金融机构确保资金发放及时准确。进一步拓宽工作领域,将所有惠及城镇居民的各项政策性补助资金全部纳入“一卡通”发放范围,确保惠民直达工程全覆盖。金融机构根据财政部门提供的惠民资金发放花名册,按规定的时间将惠民资金直接打入补助对象个人账户,由补助对象持银行存折凭有效证件到金融机构支取现金。
5、服务“一站办”。进一步健全为民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镇街园为民服务中心和社区(村)服务代理点,不断巩固和扩大为民服务工作的成果。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将涉及财政、农业、教育、民政、林业、卫生、计生等部门的惠民服务事项,全部纳入中心服务范围。按照权责统一、条块结合的原则,从镇街园抽调专人办公,对群众申请办理的事项,实行“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坚持依法行政,公开服务项目和程序,做到阳光操作。
具体操作办法详见附件1至5。
四、推进惠民直达工程需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惠民直达工程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没有现成的城区经验和模式可供借鉴。因此,要实施好这项工程,必须按照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借鉴和创新相结合,试点和推广相结合,探索和完善相结合。注意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1、不断完善提高,加强重点创新。针对现有的“一卡通”、“一线实”、“一站办”管理制度,借鉴现存经验,重点要克服局限性,继续完善提高。另一方面,针对另外的“两个一”制度平台建设,要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及时总结,注重与原有“三个一”的嫁接、整合、统一,使之相互依存、相互补充、有机融合。
2、注重协调配合,做好综合服务。财政部门作为惠民直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