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大型粮食企业集团,实行跨地区,跨行业和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加快构建以粮食购销,加工企业为龙头的粮食产业化体系,建立和完善全市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管理机制.
16,建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机制.积极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研究制订促进全市小城镇发展和改革的指导意见,以现有国家和省试点镇为基础,深化社会管理,规划编制,市场建设,产业布局,生态保护,国民收入再分配和生产要素配置等改革,统筹研究城乡社会保障,基础教育,户藉管理和就业培训等衔接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建立健全农村产业向城镇集聚和促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化的机制,公共财政向新农村建设倾斜和多元投入的机制,城市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向农村覆盖的机制.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综合评价指标建设.
四,加快推进社会事业领域改革
17,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贯彻《扬州市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50亿元.健全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以科技成果转化为着力点,促进技术研发和市场需求的对接,提高科技成果的产出效率;逐步改革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基金的管理模式,使政府部门逐步从科技资源的配置主体转变为政策制订者,过程监督者和绩效评估者.
18,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保障机制.开展学校规范收费创建活动,落实"一费制"改革,确保15%以上的学校达标.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教职员工全员聘用制和校长负责制.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搞好远程教育,实施成人教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体系.大力推进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为目标的名校集团化战略,逐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化.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把社会办学纳入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探索非义务教育阶段多元化投资办学的发展模式.
19,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贯彻国家和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相关文件精神,以建设"文化大市"为目标,研究制订全市文化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意见.进一步放开文化市场,降低准入门槛,吸引更多的民资,外资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加快培育文化企业集团.对文化事业单位实行分类管理,积极稳妥地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试点工作,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投入,优化文化产业资源配置,完善资产经营管理制度.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健全规范有序的工作机制.
20,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按照国家和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研究提出全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意见.继续推进公立医院用人制度改革,引进社会资本兴办各类医疗机构,形成多种所有制医疗机构平等竞争的格局.进一步整顿药品生产秩序,推进药品流通体制改革,规范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办法,建立新的价格形成机制.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构建以便民,利民为基础的城乡医疗卫生体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强化医疗服务收费和药品供应监管体系建设,开展医院"规范收费"创建活动,制定和落实10种以上"单病种"限制收费办法,确保15%以上的医院达标,有效缓解困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五,加快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21,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提高企业融资能力.年内完成宝胜股份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