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建设水平。在合理规划布局、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实施高水平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重点扶持建设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和省级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十一五”期间建成两所国家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力争年内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近两年内把江阴市高级技工学校创建成江阴技师学院。
(二)加强职教中心建设。“十一五”期间重点办好一所起骨干示范作用的职教中心,以其为龙头构建农村职业教育网络,使之成为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技术培训与推广的重要基地。把职教中心建设与普通高中建设摆在同等位置,进一步加大投入,切实改善办学条件。
(三)建好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按照“市场导向、合理定位、功能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依托现有骨干主体学校、现有设备设施改建扩建,实行资源整合,专业定点,各有侧重,分期建设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面向全社会开放的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鼓励企业、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与我市产业发展相贴近的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对全市职业院校及企业开放,实行公用、共享。
(四)建立健全社区教育网络。完善由市、镇、社区三级社区教育网络,覆盖全市各类各层次培训,基本满足社区成员学习要求。切实有效地开展职业技术培训、成人继续教育、老年教育等各类教育,提高终身教育普及率,老年教育普及达13%,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率达60%,农民教育普及率达60%。大力开展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创建活动,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
(五)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大力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准、实践能力、教学水平和相关学历层次。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加快“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定有关政策,引进国内外名、特、优职教人才,支持职业院校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
三、加快建立充满活力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
(一)推进职业教育集约化办学。强化政府统筹职能,打破部门、行业和所有制界限,推进区域内整合、总体优化,努力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职业院校要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学分互认、教师互聘、共同培养;鼓励创建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办学联合体,以示范性职业院校为龙头、重点职业院校为骨干、行业企业为依托,组建以专业为纽带的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走规模化、集团化、集约化办学的路子。
(二)扩大职业教育对外开放。积极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引进先进的课程、教材、教学方法和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认证体系,参与国际教育服务市场竞争。切实抓好教师境外培训工作,有计划地聘请外籍教师到职业教育机构任教。
(三)完善就业准入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凡属国家和省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工种),必须从取得相应职业院校学历证书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属于一般职业(工种),必须优先录用取得职业院校学历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从事个体工商经营的人员,必须接受相应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劳动保障、人事和工商等部门要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对违反规定、随意招录未经职业教育或培训人员的用人单位给予处罚,并责令其限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全面推进和规范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对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评价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