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意见 >> 教育工作意见 >> 正文
认真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通知

关于认真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
活动”的通知

局属各支部:  
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的坚持“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是新形势下加强我国人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为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根据中央的要求和省委的要求和部署,结合我局的实际,局党委决定在全局范围组织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即:“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和最新发展,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和凝练升华,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反映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当前,我局正处在实施“十一五”规划,推进我局改革与发展的新起点上,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发扬的“创新、负责、求实、献身现代水利”的水利行业精神,弘扬“艰苦奋斗、敬业奉献、服务灌区、发展自己”的长葫精神,加强我局的思想道德建设,打牢全局职工为长葫水利事业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和长期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二、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活动
宣传教育活动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八荣八耻”为主线,大力宣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和精神实质,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利用《长葫之声》、长葫网站、长葫局域网、黑板报、职工大会、政治学习会、讨论会、党的组织生活会等多种形式,宣传各单位具体举措和成效。营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浓厚舆论氛围,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全局职工人人皆知,深入人心。
三、积极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践活动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在实际行动,要广泛开展以“知荣辱、树新风”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对照“八荣八耻”查找自身的不足,要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日常工作生活结合起来,鼓励职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教育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实践,使“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成为干部职工的行为标准和自觉行动。要把集中性宣传教育与经常性宣传教育结合起来,倡导求真务实的作风,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在实践中逐步积累,在常抓不懈中扎实推进,使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形成人人身体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良好局面。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反腐败廉政教育片观后感
       基础教育决定
       先进性教育活动巩固和扩大整改成…
       搞好党员经常性教育建立健全局党…
       市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意见
       司法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
       探索新机制落实新举措构筑党员教…
       教育系统寒假春节期间有关意见
       药监局开展抓学习保先进促监管主…
       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查摆阶段推进意…
     
    支部党员大会选举办法
    水利局先进干部事迹材料
    工商局信访交流材料
    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评介
    开展以企业文化打造文明煤矿单位…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各界妇女座谈…
    高级中学开学典礼大会讲话
    纪念五四青年节演讲稿
    保持学习教育活动个人小结
    保健品茶话会主持词
    开展全民创业活动方案
    开展文明行车服务活动方案
    开展教育活动工作方案
    开展惠农政策工作安排意见
    开展应急抗灾生产自救工作安
    乡委员会开展作风建设安排意
    农村开展美化乡村活动实施意
    开展暖棚进畜活动方案
    开展生产恢复自救工作意见
    开展集中服务实施工作方案
    教育工作意见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