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与中、日一样同属东亚儒家文化圈,儒学正是其人文精神的根基。在信息化、产业化高度发达的今天,韩国“以人为本”的教育改革日益深入。
一、韩国的人文教育改革举措
韩国近年来根据儒家的教育思想,实行了许多“以人为本”的教育改革措施。
1.加强世界化、信息化教育
韩国根据孔子“性相近,习相远”的哲理,去认识现存世界的同一性和多样性。他们认为,国家在跟随“全球化”、“世界一体化”的步伐的同时,既发展自身的特殊性,又要加强与不同国家的对话交流。1995年5月31日,韩国总统教育改革咨询委员会制订《建立新教育体制的教育改革方案》,其强调了加强世界化、信息化教育的重要性,要求从初中开始就加强计算机、英语、汉字、世界文化史的教育。
2.推行“随人异教”
“5.31方案”贯穿了儒家“随人异教”的教育思想,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的个性化,恢复教育陶冶人的个性和人格的本来精神。因此,韩国大力推行“开放教育”和“终生教育”的新教育体制,保障任何人随时随地可以按个人意愿进行学习。除此之外,还大力改革传统的“应试教育”,注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从以教师与书本为主的单一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中摆脱出来,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学习”、“实践学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学习方式,广泛开展以人文教育为核心的课外教育活动。[本文转载自
3.注重人文教育
在当今韩国教育改革中,儒家提倡的勤劳和仁爱,注重家庭和集体,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的思想也得到充分体现。在韩国学者看来,儒家注重人文教育的思想可以弥补西方片面发展专业技术教育的缺陷,儒教以人的存在为其核心,强调精神与物质的统一性。儒家“仁”和“公”的思想有利于创造安定祥和齐心协力的社会氛围,纠正现代化过程中过分物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价值观念。据此,韩国的教育改革大力提倡恢复民族传统、吸收儒家文化、将加强人性修养、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作为首要任务。
4.实行有品味的人性教育
韩国教育改革委员会94年5月呈交总统一份报告中指出:“由于家庭、社会教育的缺乏和入学考试为主的教育,使人性和道德教育失去应有的地位。”为此,必须“实行有品味的人性教育”。首先,高考录取标准要参考学生过去的创造能力和道德品性的评价,而非单纯依赖于考分,因而从1993年起大学入学总成绩40%为高中按品行推荐的成绩;此外,要对学生实行系统的人性教育,幼儿园至小学三年级为礼貌、基本秩序、共同体意识等教育。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为民主公民教育,高中重点放在世界公民教育。前总统金泳三在其《开创21世纪的新韩国》一文中认为,新时期的韩国人应具备三方面的心理素质:“第一是细腻而精巧的精神;第二是充满多种多样的个性,又富有把它们合而为一的强大凝聚力;第三是坚韧不拔和善始善终的精神。”
二、韩国人文教育改革对我们的启示
韩国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改革,对我国现代基础教育要做到“三个面向”和实施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和谐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启示。
启示之一:注重培养未来需要的人才
我们的基础教育,不是仅仅培养各科成绩都好的中小学生,而重要的是培养思想品质、文化技能、身心素质、生活本领和劳动素养等方面和谐发展的未来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