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要构建和完善具有区域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立有效的课程实施跟踪、评估和反馈机制;要加强课堂教学微观研究,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要开展提高“课程执行力”的相关活动,促进教师综合素质提升,力争取得基础学科课程教学技术的突破;要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加强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质量监测。中小学要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改革,积极深化和推进体卫艺方面的特色教育,文化、体育等部门应积极配合学校的特色创建,做到学生有特长、学校有特色。充分发挥区教师进修学校等教育教学研究机构的作用,加强课程改革研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建设高素质的教育人才队伍
人才是立教之基,强教之本。要加快推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继续实施“教师论道”、“校长亮剑”、“硕士研究生培养”等行动计划,造就一支以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为骨干的教师队伍,培养一支专家型校长队伍;要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机构建设,注重发挥教研、科研机构在教师教育中的作用,为*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积蓄雄厚的人才资源。
1、建立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以岗位设置为重点,建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总量控制、内部搞活的绩效工资制;大力开发教育人力资源,拓宽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扩大校长办学自主权,提高校长对现代学校的管理水平。建设教育人才信息库,切实做好教育人才的选用、备用信息工作。
2、进一步加强教育人才的培养。巩固“研培改”一体化培训模式,完善中青年骨干教师定期进修、出国研修、挂职锻炼等多途径培养办法,构建教师终身学习平台。成立“学校发展研究共同体”和“名师工作室”,重点培养一批名校长和名教师。创新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学校、校长、教师加大奖励力度。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的组织和管理,重点抓好师德师风的教育,鼓励支持教师学历进修。
(六)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
建成*教育城域网,实现“市-区-校”三级全光纤网络互连,搭建完成*区教育信息化硬件平台和网络管理系统。全面完成*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形成区校一体、内容丰富、切合教学、整合应用的*教育资源库。建构教育技术应用管理和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全面推进*教育在管理、教育、教学、科研、培训等方面高标准的信息化应用,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重视信息技术人才建设,培养和建立一支信息技术师资培训队伍;以新课标为核心,加快教育装备现代化,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七)加强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要提高教育的对外开放程度,推进区内公、民办中小学、幼儿园与国际教育的交流、师资合作培养、教育科研协作、教育信息共享。设立专项经费建设海外教师教育基地,加强教师海外培训,搭建一个全面开放、平等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教育合作平台,提高区域教师职业能力,提升教师对世界各国文化的理解能力和包容水平。解决好在我区工作的港、澳、台及外籍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
五、保障机制
牢固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教育现代化列为政府的实事工程,充分发挥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职能,做到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开发需要,教师待遇优先予以保障,教育人才优先合理使用,确保教育现代化目标顺利实现。
(一)加强组织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