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办学条件,幼儿园40%达市等级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85%达到*市城区配套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高中50%以上达到省级示范校标准,职业学校全部达到省级示范标准;民办学校100%达到办学的资质标准;按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标准新建(迁建、改扩建)6所高完中,按*市城区配套中小学标准新建、改扩建23 所初中和小学。教育装备和信息化建设全面达标,建设*教育资源中心,公办学校教育城域网光纤接入率和建网率达到100%,实现“校校网、班班通”,信息化建设满覆盖 。
——教育开放程度较高。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结合,全区公办学校对社区开放达100%;加快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步伐,50%学校实现国际交流或建立国际交流合作关系学校;建立国内外教师教育基地,逐步扩大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的比例,推动区域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和开放水平。
——教育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本区gdp的比例逐年增长,争取达到4%;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达到5%以上,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中学教师达到90%以上,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小学教师达到90%以上,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占60%以上。
四、主要举措
我区教育在办学规模与层次结构、均衡发展与品牌建设、学校布局与人口增长、环境优化与资源配置、传统优势与创新发展等方面,还面临着新的发展矛盾和时代挑战,迫切需要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过程中,逐步加以解决。为此,提出以下措施:
(一)科学统筹推进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来抓,采取积极进取、实事求是、分片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工作方针,从政策上、制度上采取措施,着力健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长效机制。
在教育的投入上,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费保障机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领域来推进;在政策导向上,要建立合理的资源配置机制,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教师统筹动态管理机制,合理配置师资队伍;在办学评估上,要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充分运用评估激励机制,大力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在学校布局规划上,采取扩优扶薄的原则,以“优质教育链”建设为平台,充分发挥城区名校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改造和已规划学校的建设力度,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满足居民子女上好学的需求。
(二)积极促进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坚持“适度超前、因地制宜”的原则,以实施我区“十一五”学校基本建设规划和“1658”工程为重点,按照“片区统筹、相互补充、彰显特色、资源共享”的原则,加快区域教育结构和学校布局的调整,学校标准化建设和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达标,城乡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基本均衡。
1、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的发展战略,积极鼓励学校差异发展,形成更多的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特色学校,确保全区适龄儿童高标准完成义务教育。 切实承担起居住证子女、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子女的义务教育责任,按照以公办学校为主、以常住地为主的要求,多形式多渠道满足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需要。
2、高标准发展普高教育。按符合区情的教育现代化标准,合理调整和规划高中布局,走“政府为主、多元办学”的发展道路,实现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公办高中和民办高中在较高层次上协调发展。
3、多元化发展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