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结合起来。全面做好2008年高考、中考备战工作,确保2008高考、中考继续保持徐州市领先地位。改革中考招生制度,进一步规范招生秩序,将热点高中招生指标数按比例分配到校,以此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9、进一步加强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工作。贯彻落实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参加“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确保开足、上好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大力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不断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巩固和提高艺术课的开课率和教学质量,启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组织开展“艺术月”、“艺术节”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大力加强中小学生健康教育、青春期卫生知识教育和预防艾滋病知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基本的应急防护能力。着力加强农村中小学卫生室建设和管理,加大对学校卫生室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建立学生心理咨询室,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注重学校内涵发展,着力提升办学品位
10、加强精细化管理,扎实教育教学常规工作。认真贯彻执行《**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尽快建立和完善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机制,实现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由粗放管理向精致管理的转变。重点抓好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投入状态和学生的学习状态,严格落实“教学五认真”,要把无教案上课、未按要求批改作业等不负责任的行为作为教学事故严肃查处。。继续开展“常规管理校校行”活动,广泛开展“管理规范合格学校”创建活动,使全市所有中小学都达到《规范》要求。切实在管理的精细化和工作的精致化上下功夫,以“细”和“实”为底气,推动质量的持续提升。着力加强后勤工作管理,切实解决食堂、宿舍、厕所等常规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全面提高常规管理水平。
11、树立精品意识,彰显办学特色。各校要具有进位争先意识,勇于提升学校办学品位。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确立赶超目标,制定赶超计划。要进一步加快名优学校创建步伐,巩固创建成果,提升办学档次。义务教育阶段虽然不再开展实验小学、示范性初中等创建活动,但也要有明确的发展目标,逐渐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逐步树立学校的办学品牌。
12、进一步强化教科研工作。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方略,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提质量。要立足校本,立足管理,立足教学,以问题为研究课题,以实践为基本研究方式,研究过程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相结合,不断提高教科研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认真做好“十一五”各级教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争取早日形成研究成果。
13、改革质量监控机制。着重加强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继续采取不定时间、不定对象、随机抽查的方式,深入学校、深入教育教学一线,开展“质量百校行”活动,并要经常组织“回头看”,强化对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监控和实时指导。质量监控的主体在学校、在校长、在教师,各校要建立和完善自身的质量监控机制,增强自觉监控意识,提高自我监控能力。校长作为“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抓质量上,深入教学,走进课堂。
14、改革评价、激励机制。构建科学化评价体系,看起点,比进步,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既看绝对发展水平,更看相对发展速度。健全完善学校发展档案,重视质量评价结果的使用功能。加大奖惩力度,提高质量权重,在干部选拔任用、学校考核定位、教师评优评先等方面,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