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象灾害监测系统建设
(一)乡镇自动气象站观测网建设
续建乡镇自动站,实现全市195个乡镇全部覆盖。对已建自动站全部升级改造为4要素或以上自动站。
(二)暴雨山洪地质灾害监测网建设
在暴雨、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加密布点建设自动气象站。在武都、文县、康县等重点防御县城和人口密集防御地段建设实景监测站。
(三)风廓线雷达建设
在武都建设一部风廓线雷达,实现高空气象加密观测。
(四)农业干旱监测系统建设
市县所有气象站建设固定式土壤水分自动观测仪,配备便携式土壤水分观测仪。为成县、文县、礼县农气观测站配备农业气象灾害调查和农情调查设备。
(五)专业气象监测站网建设
在气象灾害多发区及重点区交通路段建设交通气象观测站。
二、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系统建设
由市气象局为技术总负责,组织气象、水务、国土、水文、地震、环保、泥石流预警站、安监等部门,对全市有关气象监测站点实行统一布局,整合全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项目,建立《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指挥系统》,实现全市自然灾害监测资料信息和预警信息发布通道的共享,提高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综合能力和水平。建成市级气象数据海量存储及检索系统,实现全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资料信息的共享。
三、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及服务系统建设
(一)乡镇精细化天气预报预警业务系统建设
建设精细化预报数据库、综合天气分析业务系统和乡镇精细化预报业务系统。
(二)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系统建设
建设灾害性天气短期预报系统、短时临近预报预警系统和雷电临近预警系统,建设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系统。
(三)农业气象灾害预报预测系统建设
建立农业气象服务指标体系。建设和完善特色农业服务系统、农用天气预报系统、农林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条件等级预报和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系统。开发农村气象灾害预报服务产品制作系统、农村气象灾害应急指挥管理系统。
四、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网络建设
(一)气象信息传输网络改造
省、市、县局域网改造实现市到省接入速率达到20—50mbps,县到市接入速率达到8—20mbps,并同时接入两家通信运营商,实现线路双备份。
(二)应急通信系统建设
购置车载式移动雷达1部,建设移动应急保障气象平台,车载式数据处理系统和覆盖全市的短波单边带通信系统。在市局和部分县气象局配备海事卫星电话。
(三)高清视频会议会商系统建设
建设省市县三级互通高清视频会议会商系统以及气象部门与乡镇直通的信息系统。
(四)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
在县气象局建立气象预警“村村通”发布中心。完善手机短信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同时,依托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指挥系统,利用多部门预警信息发布通道发布气象预警信息。
五、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系统建设
(一)人工增雨防雹系统建设
建立市级人影作业指挥中心,建立基于气象信息网络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市级人影业务指挥平台,统筹规划、统一指挥全市人影业务。建立以车载式新型火箭作业为主的增雨作业系统。建设市级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基地。建立人影作业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