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专家为企业开展培训、讲座、咨询活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整体素质。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1211工程”,即推荐10名左右企业中高层经营管理人才参加贵阳市举办的现代经济管理高级研修班;组织或推荐200名企业中高层经营管理人才参加各种培训或专题研讨活动;培训100名企业中层以下经营管理人才;开展100名创业者培训。
4、大力培养中、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实施“专业技术人才培训123456工程”,计划培训1000名以上专业技术人才;遴选20名以上中青年骨干人才和生态产业专业技术人才开展科技创新活动;选派30名左右专业技术人才攻读专业技术类硕士学位;选派40名左右专业技术人才到乡(镇、街道)挂任科技副职;选送50名以上专业技术人才到上级机构或高等院校进修深造;组织60名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到经济发达地区进行考察学习。
5、大力培养生态产业人才。围绕我市发展生态产业的重点,通过构筑生态保护带和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区,建设生态产业基地,力争每个基地建设1个产业创业团队、培养1—2名行业领军人才、3—4名行业骨干人才。
6、大力培养基础人才。围绕重点产业,培养300名以上高技能人才;围绕特色农牧业及加工业、矿产开发及加工业、能源与化学工业等产业,培养300名应用开发型人才;围绕城乡一体化,农村城镇化,培养100名以上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人才。开展农技培训10万人(次)、“绿色证书”培训2400人(次),选拔培养40名左右农村拔尖实用人才。完成中小学教师第二轮继续教育培训。选派50名左右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到清镇市级以上卫生医疗机构进修。以推介“多彩贵州”歌手选拔赛、“乡村旅游节”等活动为载体,大力培养大批社会工作人才和宣传文化人才。
7、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继续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攻读我市紧缺急需专业硕士以上学位,落实和完善《清镇市国家机关、乡(镇、街道)、事业单位在职人员攻读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和(或)硕士及以上学位资助暂行办法》。对符合资助条件并取得相应学历学位证的人员,按规定比例资助学费,其脱产学习期间发放基本工资和国家规定的津贴补贴,工龄连续计算。将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使用和管理情况纳入劳动保障监察范围。对企业自主培养或技术工人自学成才并经考核获得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者,由市级财政人才资源开发专项经费按高级技师每人1000元、技师每人6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
(二)超常规引进各类人才
1、积极引进高端人才。依托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重大工作、重大课题、重大活动和重大项目,采取柔性引才方式,面向省内外招聘具有国际国内行业领先水平的领军人才、知名人士、核心专家、省管专家、博士后、博士担任项目负责人或政府顾问,由市政府聘为“湖城特聘专家”。“湖城特聘专家”在清镇工作期间可入住由市政府统一修建或购置的专家公寓,并按项目完成情况给予5万元—20万元的奖励。同时,实施“引凤还巢工程”,进一步挖掘清镇籍市外人才资源,通过市外人才所在部门和所掌握的资源,以技术入股、项目承包、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兼职、短期工作的柔性流动形式为我市服务或帮助我市工作。
2、积极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做好人才需求预测,定期编制发布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多形式、多渠道引进生态文明城市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