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培育小额信贷,鼓励发展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继续推进信用镇村、信用农户创建活动,推广支农信贷直通车工作,新创信用镇1个、信用村20个,“农贷直通车”
覆盖率达7 5%,新增小额贷款1.2亿元。推进农村担保方式创新,扩大有效抵押范围,探索建立政府支持、企业和银行多方参与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规范和引导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25、规范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妥善化解镇村债务。围绕村官保廉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省市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示范镇村创建步伐,全面提升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水平,今年争创1个省级示范镇、2个省级示范村。妥善化解镇村不良债务,年内全部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历史债务;村级不良债务下降10%以上,经营性债务得到有效控制。
六、强化“三农”工作领导,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完成
26、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全区各级要充分认识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艰巨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把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来抓,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充分发挥党委农村工作领导机构的协调作用,加强农村工作综合部门。强化街镇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职能和人员配备,充实壮大农村经营管理队伍。
27、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建立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完善村民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村级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切实推行村务公开。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法制观念。引导高等学校毕业生和选派区镇年轻干部到镇村任职,探索建立农村基层干部激励保障机制。普遍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化远程教育。
28、强化为农服务。鼓励农民因地制宜发展生产服务协会、劳动就业协会等各类为“三农”服务的农村社会组织,发挥其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良性互动。以街镇农经站为依托,按照“五有”要求,组建成立为农服务厅,将所有针对农民的服务事项纳入为农服务厅办理。二零零八年新建为农服务厅5家。不断增强社会自治功能,创新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模式,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加强农村警务和消防工作,搞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民间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保持在95%以上,努力把农村社区建设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29、强化责任落实。全区各级各部门要针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薄弱环节,集中力量办成几件大事,力争在推进高效农业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进一步完善农村工作绩效考核机制,明确工作目标,明确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职责。加强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进展情况的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分析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转载或摘录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