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扩大覆盖面。组织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对在籍的城乡低保户和低收入纯农户家庭普通高中生和职业学校学生实行年度定额补助,对在籍新录取本科生的城乡低保户子女一次性补助3000元。
16、加快发展农村
卫生计生医疗服务事业。继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保率达100%,人均筹资标准由115元提高到150元,其中农民个人出资由24元提高到30元,其余由各级财政承担。规范基金管理,完善补偿机制,扩大农民受益面。稳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队伍,各街镇要按照辖区农业人口1元/人的标准,安排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构运转保障经费。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和药品监管,规范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扩大农村免费预防接种范围。完成区人民医院扩建工程,推进江北医院提档升级,建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完成程桥、龙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易地建设。鼓励选派大专以上医学毕业生到街镇卫生院工作,增强街镇卫生院技术人才
力量。推进“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继续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制度和特别扶助制度。实施农村人口计生家庭“和谐家园”工程、少生快富工程和优质服务工程。稳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队伍,推进全区“世代服务”品牌计生健康服务中心阵地建设,创建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区”,计划生育率达到98%。
17、加快发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民书屋工程,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完成“20户以上自然村”通有线电视46个,新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用户8000户。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着力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农村文化建设。组织送图书、送电影、送戏下乡活动。建设新篁镇五星级农村文化站1个,建设10个村文化室示范点。广泛开展农村体育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设施新“四个一”工程,开展“体育强镇”创建活动,建成19个街镇体育健身中心。
18、加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从今年7月1日起,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由每人160元/月提高到180元/月。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建设冶山、新篁、横梁以及竹镇回民敬老院等双百人敬老院,建设区农疗站。
按照“个人缴费、政府补助、统帐结合、制度衔接、多缴多得、基本保障”的原则,适时启动实施新型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及时发放被征地老年农民生活困难补助。全面推进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落实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积极推进农民工工伤保险工作,扩大工伤、医疗保险覆盖范围。
19、加快农村公共交通建设。继续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投资3亿元启动东部干线建设。改善农村公共交通服务,推进农村客运网络化和线路公交化建设,推动城乡客运协调发展。完成农村水泥化道路109公里,危桥改造30座,建设6个农村客运站,开通7个镇公交线路,实现农村公交镇镇通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