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o;三农”能力,优化经济发展方式。加大街镇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和标准化厂房建设,增强园区产业集聚能力。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千方百计增加镇村集体收入,重点培育财政收入亿元镇、市级百强村。鼓励村集体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和供地政策的前提下,经过依法批准,在工业集中区建造标准化厂房或外来员工宿舍楼、商贸市场等。继续做好67个经济薄弱村帮促工作和村企挂钩工作,扶持20个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实施重点城镇优先发展战略,逐步提升城镇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年内“三城九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少于4亿元;巩固提高5个省市级示范村建设水平,抓好18个区级新农村典型示范村建设,力求达到市级验收标准。区财政专项配套280万元用于新农村示范村建设。
12、加大农民培训就业力度。多渠道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确保全年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6万人。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和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区财政安排40万元资金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和实效,增强农民就业技能、务农本领和创业能力。继续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和管理,加快建立统一开放、平等竞争、规范有序、信息互通、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组织开展送岗位信息、送就业信息、送技能培训、送技能鉴定“四送”活动和“春风行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零就业家庭高中毕业生实行保底就业。二零零八年新增有组织转移农村劳动力9000人,新增培训9000人,其中职业技能培训8800人;完成实用技术培训20000人,致富技能培训400人,农民创业培训675人。
13、大力推动农民创业。弘扬“三创”精神,激发农民的创业愿望和创业热情,营造“干部创事
业、能人创企业、百姓创家业”的浓厚氛围。鼓励引导农民立足农村、就地创业,因地制宜发展房东经济、高效农业、家庭手工业、建筑业、餐饮业、运输业等。通过融资担保、探索成立社区金融服务组织、建立农民创业互助合作基金等途径,搭建农民创业融资平台。鼓励农民联合创业,增强投资和经营能力。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关爱工程”,解除农民外出就业的后顾之忧。全年新发展民营企业1800家,新发展个体工商户4500户,新增注册资本25亿元,农民收入中来自中小企业的收入人均比上年增加470元。14、促进低收入纯农户持续增收。继续组织机关部门、规模企业与低收入纯农户结对帮扶。积极探索扶持低收入纯农户增收新办法,建立健全低收入纯农户增收项目库制度。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低收入纯农户帮扶救助,加快建设一批对低收入纯农户增收带动效果强、有典型示范作用的项目基地。区财政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促进低收入纯农户增收项目补助。鼓励扶持有创业能力的低收入纯农户投资创业,增强低收入纯农户的“造血”功能,确保低收入纯农户群体当年实现人均增收1000元。
四、加快农村
转载或摘录请注明出处: 社会事业建设,着力改善农村民生15、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全力建设省教育现代化区,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适时提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