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科技示范户和种养大户率先实行标准化生产。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和农产品标识制度,实施“沃土工程”,全面推进测土配方施肥。
二、大力发展高效规模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7、以设施农业为重点,加快高效规模农业基地建设。突出抓好高效农业科技园区、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竹镇动物科学试验示范园区,东沟鸽业标准化养殖园区,新篁、冶山、马鞍、八百桥四个万头标准化猪场以及冶山100万只草鸡基地建设,启动龙池、马集千亩小龙虾养殖基地建设,提升全区高效农业整体水平。继续加大投入,加快改造中低产田,建成4个省级丘陵山区高效农业基地项目、2个市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坚持高效农业规模化、特色化发展方向,围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大力发展规模经营和特色经济。区财政安排100万元用于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和规模基地建设专项补助,各街镇要多途径增加对高效农业项目建设的投入。区财政安排不少于100万元的配套专项资金对新建的标准钢架大棚每亩补助2000元,街镇配套补助1000元。全年新增高效农业面积5万亩以上、设施农业1万亩以上,高效农业为农民人均增收贡献度达25%以上。
8、以龙头企业为重点,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继续实施农业产业化提升工程,培育壮大一批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采取建立担保基金、担保公司等方式,解决龙头企业融资难问题。积极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或参股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三资”进入高效农业,提高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速度、规模和质量,加快形成高效农业产业化,形成完善的产业链。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工程,加快农贸市场建设改造。鼓励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南京及其他大中城市建设营销网络,开设专营店;鼓励商贸、粮食、邮政、医药、文化等企业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服务业。全年引进农业“三资”3亿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增长18%以上。
9、以农业旅游为重点,拓展农业增收新空间。加快农业旅游开发,推进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农业旅游项目建设,发展农业旅游专业村、生态休闲农庄和农家乐旅游。通过发展农村三产,带动更多的农民进入服务领域,增加收入。全年接待游客70万人次,综合收入2.6亿元。
10、以品牌建设为重点,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二零零八年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8个、无公害农产品16个、绿色食品4个、有机食品1个。开展品牌农产品认定认证,加大宣传和营销力度,提高区域农产品品牌信誉和市场竞争力。二零零八年“远望牌”富硒米要争创国家名牌农产品,“华平牌”茶叶、“金牛湖牌”鳙鱼要争创省名牌农产品,“超大牌”蔬菜、“止马岭牌”山芋要争创市名牌农产品。
三、全力推进农民创业就业,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11、发展壮大镇村经济。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切实增强“三化”带&ldq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