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学生评价体系,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的教师评价体系和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学校评价体系,改革初中升高中考试和招生制度。同时建立健全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研究活动,及时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中小学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
9、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各地有关部门要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充分考虑中小学的实际情况,抓紧完成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保质保量地为农村中小学配备教职工。要努力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水平,到2009年,小学教师、初中专任教师要全部符合国家规定学历,新补充的小学、初中教师有50%以上分别达到专科和本科学历。要积极实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努力杜绝教师严重违法、违纪事件的发生。要严把教师入口关,严禁聘用不具备教师资格人员担任教师,优先聘用具备教师资格且学历层次较高的高等学校毕业生。要建立小学短线教师流动教学制度,保证小学能够按照国家规定开齐课程。要建立以课程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教师定期培训和校本培训制度,使教师掌握课程改革精神和必备的教学技能。要大力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尽快在县城内形成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骨干教师队伍。严格按照任职条件聘任小学、初中校长,并把公开选拔、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作为主要的选拔任用方式。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和定期提高培训制度。
10、大力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要充分认识信息技术教育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县教文局要组织实施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充分利用初中计算机教室、小学卫星教学
11、切实保障弱势群体接受义务教育权利。各乡镇、学校要建立完善资助家庭贫困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制度,到2009年,力争使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学生都能享受“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努力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因贫失学、辍学现象。要建立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制度和工作机制,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普及程度。要进一步提高女童初中阶段入学率,在达到义务教育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开设适合女童需要的课程,有关助学资金要注意适当向女童倾斜。要配合流入地政府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对返回原籍就读的学生要及时办理就学手续。
12、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制度,积极推进计算机学籍管理;完善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建立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健全重大伤亡事故报告制度,降低重大事故发生率;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