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意见 >> 活动实施意见 >> 正文
人才决定实施意见

头人招标和辅助人员自由组合模式。

  11.推进企业经营管理者市场化、职业化进程。改革国有企业经营者管理体制,对企业经营管理者不再套用行政级别,逐步实现管人与管资产相结合。坚持市场配置、组织选拔和依法管理相结合,对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依法实行派出制或选举制。根据《劳动法》、《公司法》、《合同法》,对经理人推行聘任制,实行契约化管理,保证企业用人和人才择业的自主权。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市场化发展的原则,实行灵活有效的管理制度,促进企业和人才共同发展。研究制定适当放宽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法人代表退休年龄的办法。

  四、创新激励保障机制,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12.建立以绩效为核心的分配激励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多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积极探索对公务员具有吸引力的科学规范的薪酬福利制度,鼓励公务员长期为国家服务。改革事业单位分配办法,收入分配政策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积极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对科研成果和技术在推广应用中取得效益的,单位要给予奖励,科研成果折资入股并按股份参与分配。逐步建立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政府监控指导的激励与约束相统一的企业薪酬制度。积极推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营者年薪制,将经营者薪酬与其责任、风险和经营业绩直接挂钩,选择有条件的企业进行股份期权激励试点,探索产权激励机制和延期分配制度。

  13.规范人才奖励制度。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充分发挥经济利益和社会荣誉双重激励作用。进一步规范各级党委、政府的人才奖项。省级各种人才奖励,由省委人才工作暨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管理,实行分别报批、备案制度。引导、鼓励社会各方资助和设立各种人才奖励。坚持奖励与惩戒相结合。

  14.实施优秀拔尖人才重奖激励制度。继续实行“甘肃省科技功臣奖”,对入选者给予600000元重奖;落实“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和“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配套奖励,每人一次性奖励10000元。

  完善“甘肃省优秀专家”选拔奖励办法,每3年评选一次,奖励金额提高到每人10000元;改进“甘肃省科技进步奖”、“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及“陇原技能大奖”评选奖励办法,加大奖励力度;设立“甘肃省有突出贡献的技师奖”。继续实行在甘工作的两院院士奖励及津贴办法,对新入选在省内工作的院士配备轿车一辆,住房、医疗享受省部级干部待遇,每月发津贴10000元。

  博士生导师津贴由现在的每人每月600元提高到1200元;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创新人才津贴由现在的每人每月100元提高到300元。

  15.建立健全人才保障制度。

  建立健全机关和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推进企业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人才资源开发提供保障。根据各类人才的特点,逐步建立特需人才政府投保制度。制定和完善人才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之间流动的社会保障关系转移和接续办法。研究制定高级专家学者医疗保障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在购房、交通、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高层次人才优惠待遇。推进福利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领导干部监督检查实施意见
       领导岗位推行竞争上岗实施意见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实施意见
       党双覆盖实施意见
       三级联争活动实施意见
       加快发展服务业实施意见
       创服务品牌树发改形象活动实施意…
       直机关党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实施…
       镇推进党务公开实施意见
       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实施意见
     
    药监系统工作报告
    卫生局卫生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意见
    运动会稿件之跳高跳远2
    社区建设十一五规划
    春行政治理毕业论文写作细则
    交通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
    老干局绿化整治整改措施
    三年级数学期中试题
    旅游开发区工作汇报
    法院党组干部年度述职报告
    培养新农村建设人才工作意见
    打造立体式人才信息平台工作
    茶叶产业人才培训指导意见
    新农村发展人才保障工作意见
    基层人才队伍年度工作计划
    县农业局行政处罚决定书
    农业局行政处罚决定书
    试论政府秘书整体性人才资源
    党校培养三农人才交流材料
    公司人才环境优化交流
    活动实施意见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