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意见 >> 活动实施意见 >> 正文
直机关党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实施意见

重要作用,以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充分发挥机关工会、共青团、妇女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优势,进一步拓展服务群众的途径,丰富服务群众的内容,更好地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8、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关心和帮助生活困难党员,探索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的机制。市直机关党组织要从思想上和生活上关心生活困难的党员。因产业调整和企业改制涉及困难党员较多的部门和单位尤其应该重视抓好这项工作。要把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从思想上、生活上更多地关心生活困难党员遇到的实际问题,并尽力帮助解决。市直机关工委将与有关单位共同研究,采取从各级留存党费中提取资金并辅之以其他措施的办法,帮助因产业调整和企业改制涉及困难党员较多的单位建立起困难党员生活帮扶基金,完善帮扶机制,切实解决生活困难党员的实际困难,使他们时时刻刻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9、要进一步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的宣传力度,形成机关党建工作的舆论强势。市直机关工委将按照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改进和完善“贵阳机关建设”网站和《贵阳机关建设》月刊,努力办好贵阳机关建设宣传栏和网上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专栏,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的优势,不断推动电子党务的纵深发展,促进市直机关党建工作和党组织间的联系沟通和互动交流。各机关党组织要重视机关党建工作信息的上传和共享,努力提高机关党建工作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认真规范和完善市直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基本信息库的建设,努力实现市直机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数字化。

10、坚持示范引路,培育和树立先进典型。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市直机关党组织先进性建设经常性联系组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好牵头示范党组织的带动作用。各机关党组织要结合开展“五好”基层党组织的

评比,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大力培育先进典型,营造学先赶先的良好风气。市直机关工委将根据《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目标绩效考核办法》,探索以市直机关党组织先进性建设经常性联系组为基础,客观考核评价机关党组织党建工作的机制和办法,把组织开展党员评议和机关党组织间相互评议有机结合起来,重视听取党员群众对机关党建工作的意见,有效提高机关党建工作考核评价工作的客观性和透明度,通过考评真正达到表彰先进、激励后进的根本目的。

三、具体要求

市直机关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从二零零八年初开始至二零零八年12月结束,共分四个阶段。

1、动员部署阶段(二零零八年3月前)。各机关党组织要召开动员大会,对本单位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进行动员部署。

2、调查研究阶段(二零零八年4月)。各机关党组织要对本单位机关党建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深入调研,确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重点和要抓好的主要工作。

3、深入实施阶段(二

转载或摘录请注明出处: 零零八年5月—9月)。各机关党组织要按照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五个方面的工作内容,认真抓好本单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四个阶段的各项工作。

4、总结验收阶段(二零零八年10月—12月)。市直机关工委将按照省、市委的统一部署,于10月底前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镇推进党务公开实施意见
       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实施意见
       贯彻国务院完善退耕还林政策通知…
       开展镇村干部作风整顿建设活动实…
       开展集中整治经济发展软环境实施…
       开展惠民行动实施意见
       迎节会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实施意见
       矿业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廉洁从政…
       鼓励支持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
       促进流通业发展若干意见实施意见
     
    国旗下讲话—今天是奋斗的起点
    庆祝七&8226;一建党节演讲稿—唱…
    精神文明创建计划
    民办非企业单位检查办法
    镇党委秘书党性分析材料
    大学生思想汇报
    鲜红党旗赤诚心诗朗诵演讲辞
    银行演讲稿与梦想一起翱翔
    县水利部门年终小结与来年思路
    从原东德统一社会党教训看提高党…
    加强机关党建工作方案
    机关作风问题投诉处理实施意
    机关作风效能整顿工作方案
    建设清廉型机关工作方案
    五型机关创建实施意见
    狠抓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工作
    机关小金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房产管机关效能发展工作方案
    机关干部制度实施意见
    检察机关惩治渎职侵权巡展
    活动实施意见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