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0年,水上运输运力总规模达到516万载重吨,形成大吨位散货运输船舶、油品运输船舶和内河标准化运输船舶占主导地位的运力结构,平均吨位达到4000吨(海上船舶)和200吨(内河船舶),平均船龄不超过10年。2010年全省水运企业完成货运量1.6亿吨、货物周转量2171亿吨公里以上;客运量1224万人次、旅客周转量1.58亿人次公里以上。
公路运输业:力争到2010年,高速公路里程达到2450公里,全省营业性机动车超过20万辆;“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公路货物运输量、货物周转量和全社会道路客运量、旅客周转量年均增长10%左右。
铁路运输业:到2010年,基本建成“一纵两横”快速铁路网,全省铁路进出省通道增至6个,铁路正线里程达到2500公里以上,铁路旅客运输量1900万人次,旅客周转量115亿人次公里,铁路货运量4600万吨,货物运输周转量260亿吨公里以上。
航空运输业:到2010年,全省民航旅客吞吐量达2000万人次以上,五年翻一番,其中厦门机场、福州机场和泉州机场分别达到900万人次、600万人次和200万人次以上;全省航空货邮吞吐量达35万吨以上。
现代物流业:到2010年,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高于全省生产总值增速1-2个百分点。全社会物流费用与全省生产总值的比率降低至17%左右。
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力争到2010年,全省粮食“四散化”比重达到30% ,其中跨省区水运“四散化”比重达到50%。
传统流通业:在全省商贸、餐饮、交通运输、邮政通信等传统服务业领域改组改造20家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以资本或商品为联结纽带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
证券业:“十一五”期间争取新增境内上市公司50家以上,从资本市场筹资(含再融资)500亿元以上。
服务外包业:吸引50家以上世界跨国公司将其服务外包业务转移到我省,培育500家以上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的专业企业。
城镇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到2010年,全省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率达60%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50%以上;市县基本建成一座以上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福州、厦门、泉州三大城市的污水处理率达到8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以上。
旅游业:到2010年,接待入境旅游者355万人次,年均增长12.3%,旅游创汇24亿美元,年均增长13.9%;国内旅游人数突破1亿人次,年均增长12%以上,国内旅游收入1185亿元,年均增长15.4%;旅游总收入1380亿元,年均增长15%。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到2010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全省市、区(县)所有街道办事处。按照规划设置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00%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
老年服务设施:到2010年,全省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人10张以上,有条件的市县区发展得更快一些
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全省扶持建设30个共享工程示范区、县,400个乡镇(街道)共享工程服务站点,50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