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全面贯彻落实“科教兴市”战略,实现本市跨世纪发展的宏伟战略目标,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精神,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强技术创新源泉建设,提高创新能力
1、技术创新源泉的建设要顺应世界新科技革命的趋势,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选择有优势、能够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可以带动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产品,开展攻关。通过3-5年的努力,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升级。
2、信息技术以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与制造为核心,以发展高清晰度数字电视、高性能移动通讯、高速宽带网络为重点,围绕专用电路的芯片设计、自主版权的软件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在数字产品开发与制造、网络建设与应用方面形成一批创新增长点,使上海率先成为高清晰度电视播放地区、电子商务活跃地区、网络教育普及地区,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
3、生命技术以人类基因组、作物基因组、基因技术平台为基础,抓好创新药物和作物新品种的研究。围绕一些高发病和疑难病,开展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加强药物筛选与新药开发,争取在3-5年内获得几个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工程药物和天然资源药物的临床、生产批文。在农业方面,开展水稻及其他作物优良品种和抗性目的基因的研究;重点开发、生产1-2种转基因作物,获得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
4、新材料以发展特种金属材料、特种合成材料和特种陶瓷材料为重点,加强共性基础技术研究开发。根据本市高新技术产业与支柱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重点开发汽车新材料、信息新材料、生物医用新材料、建筑新材料、储能能源新材料等产品,带动相关产业优化升级。同时,在材料制备等若干基础技术开发上取得突破,推动新材料产业跨越式发展。
5、大力推进高新技术向工业、农业、建筑业、服务业的辐射、渗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若干年的努力,使本市成为工业设计和产品深加工的重要基地、农业良种培育基地、建筑业新技术集成示范基地、服务业电子化基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二、完善创新机制,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6、政府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点行业的技术创新作出总体部署。大力倡导企业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创造发明活动。制订并实施本市鼓励引进技术吸收与创新的规定,加大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与创新的力度。凡列入国家重大技术引进计划的项目,必须有技术创新计划,并落实吸收与创新经费。项目审批部门对重大引进项目的技术创新进展及经费落实情况,要进行跟踪检查。有关企业要积极吸收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研力量参与技术创新活动。各类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确定技术创新的目标任务和相应的保障措施。要加大企业研究开发经费的投入。企业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允许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企业当年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比上年实际增长10%以上的,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可再按当年技术开发费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当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软件开发生产企业实际发放的工资总额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