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后,由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人员按照茶叶建设标准进行验收。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签字批复给财政局,由财政所发放给开发业主。各乡镇要政策上、资金上给予茶叶发展相应的扶持。
(三)标准生产。无公害栽培是茶叶市场准入的最低要求,实行标准化生产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经之路。要以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为目标, 下大力气,全力推进标准化生产,茶叶重点乡镇和每个重点村,都要建立100亩以上茶叶标准化栽培示范区,从茶园建设、种植、管理、施肥、病虫防治、采摘、加工各个环节实行标准化生产,严格控制化肥、高残留农药的使用,确保茶叶制成品的农残含量及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达到标准要求。
(四)狠抓培训。实施科技兴茶战略,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和邀请省、市茶叶专家等办法,全力抓好茶叶生产大户的技术培训。要重点突破乌龙茶加工这个技术难点,聘请安溪县有丰富加工经验专家和能人,以加工茶叶股份分配的形式跟班培训,不断提高加工水平和茶叶质量。在栽培管理上,根据无公害生产技术规范,按照不同生产季节,在茶叶开园、定值、施肥、病虫防治、茶树修剪、采茶以及茶园采后管理、中低产茶园改造等方面进行技术培训,一年培训四次以上。
(五)拓展市场。一要按照“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引导茶农按照“四个统一、二次还利”运行管理机制发展茶叶专业合作社,提高广大茶农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同时加强专业合作社的业务指导,促进规范化管理,造就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村经济领头人,推动茶叶产业的发展;二是成立尤溪县茶叶行业协会,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做好茶叶行业发展、市场营销的协调、服务和监督工作,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三是以茶叶经营业主为主,在安溪“中国茶都”租用一间店面,设立营销窗口,经营尤溪茶叶,提高尤溪茶叶的知名度。茶叶加工企业,或生产大户可以采取自愿的形式委托窗口帮助销售。县政府每年给予窗口2万元资金补助。
(六)打响品牌。无公害农产品是市场准入的最低标准,一是搞好宣传,积极引导茶叶加工企业申报无公害茶叶标识使用权。对取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识认证的企业给予扶持,以品牌开拓市场,占领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二是开展茶叶鉴评。从2009年开始,分春、秋两季,绿茶、乌龙茶两个品种,组织省市专家鉴评,同时加强媒体宣传报道,提高尤溪茶叶知名度。
建议:增加农业局茶叶站技术干部力量,把西滨镇农技站陈天志同志调到农业局茶叶站工作。该同志是福建省农林大学茶叶专业毕业。西滨茶叶面积不大。
关于推进茶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