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茶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推进茶叶产业发展,对提高我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种茶生产积极性,推进我县茶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茶叶产业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 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手段,以质量为重点,加大资金、技术投入,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建立和改善园内道路和灌溉设施,全面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积极搞活市场流通,打响品牌,全面提高茶叶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促进我县茶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发展原则
(一)科学规划,标准建园。以茶为主,做到山水田林路全面
规划,认真做好道路、蓄排水系统的设计。
(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茶园建设有条件的地方要选择在中高海拔地段,发展高山云雾茶。合理密植,合理布局茶行及茶园遮荫树配置,实行横坡等高种植,提高梯面覆盖度,以减少和水土流失。
(三)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按照生态茶园建设要求,推行“山项戴帽子,山腰结带子,山脚穿鞋子”模式。山地坡度25度以上的不应开垦,不开“光头山”。
(四)政府扶持,企业运作。按照“政府扶持,企业运作,相对集中,分户经营”的形式运作。
三、发展目标
每年发展优质乌龙茶5000亩,到2010年,建成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茶叶10万亩,其中乌龙茶3万亩,使尤溪成为闽中优质茶叶生产基地。
今冬明春,新发展种植优质乌龙茶5000亩;建立高标准茶园示范片700亩;实施老茶园改造示范300亩(新植、示范和改造任务安排详见附表)。
四、建设标准
(一)标准茶园建设。以发展无公害为目标,选择生态条件好,空气清晰,水源清洁,远离工厂,土壤未受污染,坡度25度以下,土层达1米以上的酸性红黄壤,开垦平台要等高线,台面外高内低,后沟通畅,深挖定植沟,台面宽1.5米以上。
(二)茶园道路建设。道路设置要根据地形和规模而定,主干道要与茶园外公路连接,生产区要设立支道和步行道,支道宽要3.5米以上,便于农用车行走。
(三)茶园蓄水池建设。台面后面要建立排水沟,20亩茶园要建立15立方米蓄水池,以便干旱时喷灌。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县成立茶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和农村工作副书记担任组长,县政府分管农业副县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县委办、政府办、农业、林业、财政、工商、技术监督、供销等部门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农业局副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茶叶重点乡镇要相应成立茶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指定一名副职领导具体负责。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住村工作组和经作干部全力以赴抓。县委、县政府决定,把茶叶产业纳入县委、县政府农业和农村工作考评的重要内容。做到年初有部署,季度有督查,年终有检查。
(二)资金扶持。县委、县政府决定,对今冬明春实施老茶园改造示范的,每亩给予100元补助;对新建连片100亩优质乌龙茶示范片的,除了每亩补助茶苗50元外,新建蓄水池每立方米给予补助25元(水利局负责);新开标准茶园50-100亩的, 机耕路每公里给予补助2000元;100亩以上的, 机耕路每公里给予补助3000元。除以上之外,面上新建茶园连片20亩以上的, 每亩只给予补助茶苗50元。项目实施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