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意见 >> 活动实施意见 >> 正文
三服务一促进当好工会排头兵实施意见

全局,结合工会工作实际,发挥工会组织优势,切实做好组织职工群众、引导职工群众、服务职工群众和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工作,在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
    三、围绕“五个坚持”,进一步推动工会工作
    ㈠ 坚持组织动员干部职工,充分发挥构建和谐广东的主力军作用。
    充分激发广大职工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组织和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投身“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竞赛活动,进一步抓好重点工程劳动竞赛、地区性职工技术运动会和行业性职工技能大赛。企业劳动竞赛要以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节能降耗为主要内容,在继续巩固国有企业劳动竞赛成果的同时,向非公有制企业延伸。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活动,深入推进名师带徒、拜师学艺活动,充分发挥行业标兵、技术尖子的示范作用,引领广大职工学技能、练本领、创一流,为促进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进一步做好培养、评选、表彰劳动模范的工作,注意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劳动模范;加强劳模管理和服务,关心爱护劳模。加大对劳模精神的宣传力度,广泛开展向钟南山、罗东元、贾东亮等劳模学习的活动,努力用劳动模范的先进思想和模范行为影响带动全社会,形成全体人民共同追求和谐、推动和谐的局面。
    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和谐文化建设。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和谐创建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职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牢固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提升广大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扎实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组织创作一批反映广东工人阶级时代风采的劳动者之歌,弘扬劳动者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唱响“劳动光荣、工人伟大”的旋律,激发广大职工的创造活力,发扬工人阶级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
    ㈡ 坚持以职工为本,切实做到主动依法科学维权,努力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1、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确保职工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健全完善定期向党委汇报制度、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等源头参与机制,推动党委、人大、政府制定和出台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权益的政策和法律法规,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制度安排和一整套可行的运作规则,从整体上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抓好劳动合同、集体合同与职代会三个关键环节,推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协同劳动部门继续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督促用人单位与职工依法签订和履行劳动合同,帮助和指导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推动规范劳务派遣用工形式,使劳动合同的签订率有明显提高。大力推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以工资集体协商为切入点,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由企业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就劳动定额等重点问题进行集体协商,推动企业建立健全职工参与工资分配的共决制度和工资调整机制。大力推动适应企业实际和符合职工要求的专项集体合同制度,在小企业和同行业企业集群地区,推动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制度。2009年,全省集体合同覆盖企业达到14.9万家,覆盖职工1100万人。深入推行厂务公开,并向事业单位、非公有制单位延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作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实施意见
       公司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意见
       省交通厅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办自身…
       税务局创建先进班子实施意见
       开展二oo七文明创建活动实施意见
       浙江慈溪出口加工区经济开发区全…
       开展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实施意见
       廉政文化建设实施意见
       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实施意见
       镇加快经济发展实施意见
     
    发改委加快科学发展学习材料
    经济发展考察报告
    人大领导创新教育发展讲话
    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建设学习型党干部队伍安排意见
    相声发财捷径
    度脑科护理总结
    婚礼致词来宾致词
    员工聘用治理办法
    开展治理医患纠纷实施方案
    残疾人社会保障服务工作方案
    乡村卫生服务管治实施意见
    开展文明行车服务活动方案
    服务业发展工作意见
    提升民情服务工作意见
    共建服务群众促和谐工作意见
    优秀护理服务工作意见
    冬日无闲服务活动工作方案
    党员志愿者服务安排意见
    开展集中服务实施工作方案
    活动实施意见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