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意见 >> 活动实施意见 >> 正文
市建设学习型机关实施意见试行

p;  3、明确个人学习计划。根据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要求和各单位具体实际,组织机关工作人员确立个人学习计划,并将个人计划汇集起来,形成各机关组织的共同目标,凝聚人心向共同追求的目标前进。
    4、抓好教育培训基地建设。根据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的需要,选择确定一批教育培训基地,加强机关各类教育培训基地的建设,形成市级机关教育培训网络。
    六、基本要求和任务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认真做好建设学习型城市、学习型机关的思想发动工作,加强舆论宣传,提高每个机关干部对建设学习型机关的认识,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关于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决定》上来,统一到《市“十五”期间建设学习型城市规划纲要(试行)》上来。自觉地参与学习型机关和学习型城市的创建,增强历史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通过创建学习型机关,促进机关工作作风的转变,提高机关工作水平、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建设高效的服务型机关。
    2、制订计划、精心组织。要把建设学习型机关列入党委(党组)的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责任部门,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机关的要求,结合本机关、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认真制订计划,精心组织实施。要统筹安排、分段实施、循序渐进、典型引路、整体推进。要妥善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紧密结合本职工作实际组织学习,创造性地抓好学习型机关的建设工作,务求实效、切忌形式主义。要积极支持和有效组织机关干部参加各类有助于提高思想素质、有利于提高工作技能和工作水平的学习培训及参观考察,为机关干部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要根据建设“数字化”的需要,加大对学习的投入,加快实现办公自动化,创造人人都能用上计算机的条件,建设必要的学习教育设施,不断提高教育设施和设备的档次。
    3、健全制度、强化考核。要不断健全各种学习制度,坚持机关干部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教育培训制度等。根据建设学习型机关的要求和学习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完善学习制度。要加强对学习的考核,制订学习教育工作的考核细则,将机关干部的学习列入公务员年度考核、评先评优及职级晋升、提拔使用等内容之中,激发机关干部的学习

自觉性和积极性。
    4、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机关要从实际出发,把本单位建设成机关干部在职学习和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组织部、宣传部、机关工委、人事局要共同抓好机关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市级机关各类学习教育场所的作用,在保证学习取得效果的前提下,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地开辟学习教育培训途径。要充分运用社会教育资源,利用党校、行政学院及各级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加强培训教育设施的建设、管理。要坚持搞好辅导报告、短期培训、开办讲座、电化教育、参观考察、读书活动、知识竞赛和召开学习体会(经验)交流会、理论研讨会等学习载体,广开思路,拓展新的学习方法,设计新的学习载体,增强学习的参与性、吸引性和实效性。要做好典型的培育工作,发挥典型的引导示范作用,保证建设学习型机关的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和实现。
    5、领导带头、率先垂范。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认真贯彻市委《关于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决定》精神,把学习当作是一种修养、一种觉悟、一种境界,自觉地带头参加各种学习并首先成为学习型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机关…
       市建委推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县法院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施…
       林业系统行风建设实施意见
       劳教所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主题活动…
       城区精神文明创建实施意见
       开展转变作风加快发展主题活动实…
       民情日记制度实施意见
       气象局创建节约型机关实施意见
       粮食局党委贯彻实施意见
     
    银行办公室主任竞聘
    绿色经济和谐发展讲话
    医疗机构门诊自查报告
    县长科技创新奖励会议讲话
    兰州机动车维修行业协会总结
    检察院信访案件领导包案责任制暂…
    制约区民营经济发展非经济因素调…
    信访要点
    读羊脂球的心得感悟
    小学教导处总结
    建设现场公示管理办法
    农民合作社建设实施意见
    城镇规划建设实施工作意见
    建设工程钢筋质量管理工作意
    公益事业财政奖补建设意见
    城镇规划管理建设意见
    基础设施建设意见
    加强企业党员建设意见
    钢铁及金属材质基地建设意见
    循环工业园区建设意见
    活动实施意见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