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加快林果业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年,我市坚持把林业生态建设和果产业开发作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以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全国优质果品和出口创汇基地、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为目标,突出生态建设、果产业扩量提质增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三个重点,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坚持不懈地开展造林绿化,全市林果业建设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林业生态建设持续推进,果产业开发水平不断提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森林资源保护管理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市和县区城镇绿化步伐加快,绿化档次逐步提高,人居环境有所改善,广大干部群众植绿、爱绿、护绿意识明显增强。全市完成造林封育面积29.08万亩,新植果树经济林22.8万亩,果品总产量71.2万吨,产值14.9亿元,农民人均果品纯收入达到548元。全年干鲜果品出口创汇854万美元,占全市出口创汇总额的80%以上。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林业局分别在我市召开了全省和北方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场会,在全省林业综合考核中我市名列第一。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林果业建设还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生态环境还比较脆弱,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还不强。总体上看,我市还是一个缺林少绿的地区,植被稀疏,林业生态建设和保护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二是中心城市和县区城镇绿化总量不足,品位不高,创建“花园式单位”、“花园式小区”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城镇面山绿化进展比较缓慢,效果不够理想。三是果产业总量仍然比较小,产量与面积不对称,与质量不一致,对农民增收致富的带动力还不强。主要是幼园管理不到位,挂果园丰产措施不落实,产业链条短,深层次加工滞后。四是造林资金不足,没有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管护主体不明确,责任不到位,破坏森林资源、乱砍滥伐林木、乱垦滥占林地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宜居环境的要求不相适应,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省级文明县城的要求不相适应。
今年,市委、市政府对林业生态建设、果产业开发和城镇绿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自觉地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要充分认识加快林果业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我市生态脆弱,自然条件比较严酷,林果业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绿色的需求越来越高。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发展林果产业,不断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和林产品供给,努力提升全市生态系统整体功能,对保障国土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和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要充分认识加快林果业建设是全面实现“四三二一”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四三二一” 发展思路和战略目标,是我市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总任务、总纲领。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林业不仅承担着建设优质果品基地的重要任务,而且承担着改善生态环境,扩大环境容量,为其它三大基地、三大枢纽和两个示范区建设创造条件的任务。加快林果业发展,既是构建绿色生态屏障的需要,也是林果业建设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要充分认识加快林果业建设是改善人居环境、绿化美化家园的迫切需要。我市森林覆盖率还比较低,村屯绿化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