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加强审计计划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切实促进审计工作规范化和精细化,防范审计风险,不断提高审计质量。
四、加强领导,努力推进审计工作科学发展
十三)切实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审计监督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审计工作,把审计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带头遵守《审计法》强化财经法规的学习,主要领导要主管审计工作,定期听取审计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审计工作中遇到重要事项和重大问题,把审计机关反映的问题和建议,作为科学决策和加强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及时批示有关部门处理;审计机关主要领导要列席政府常务会议,特别是研究决策重大经济事项,要充分听取审计机关的意见;要认真研究解决审计机关在人员编制、工作经费、基础设施、交通工具等方面存在实际困难和问题,保证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新闻宣传部门要加大对审计工作的宣传力度,使社会各界更多地了解审计、理解审计、支持审计,为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十四)着力提高审计干部队伍的素质。市县(区)审计机关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工作机制、干部准入机制、奖惩机制、培训机制和干部使用机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审计机关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能力建设、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干部职工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不断增强审计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意识。综合运用教育、培训、激励、奖惩等手段,优化审计队伍的专业知识结构,着力培养多层次、复合型的审计人才,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战斗力强的审计队伍。加大审计干部培养使用力度,积极选拔审计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相关部门和县(区)乡镇任职或者挂职锻炼,发挥他专业特长,推动市县(区)政府机关依法行政、科学理财;注重从其他部门选拔一批符合审计工作要求的优秀年轻干部到审计机关工作,进一步增强审计干部队伍的活力。
十五)加强对下级审计机关的工作指导和业务领导。市审计局要从全面促进审计工作发展的大局出发,树立审计工作“一盘棋”思想,积极履行对下级审计机关工作指导、业务领导等方面的职责和义务,加强调查研究、工作交流和人员培训,努力提升全市审计机关的工作质量和水平。加强审计计划管理,避免重复审计,提升审计监督的时效性。建立审计业务配合协作机制,加大审计资源整合力度,统一调配人员力量,灵活运用“上审下”交叉审”联合审”等方式,对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进行跟踪审计,确保重大问题得到及时有效查处。进一步发挥社会审计、内部审计的作用,建立健全审计准入制度和审计质量审核制度,完善审计监督体系。
五、创造条件,切实改善审计工作环境
十六)着力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以“金审工程”建设为载体,按照“积极投入、加强培训、强化应用、注重实效”审计信息化工作思路,从信息化管理和计算机审计两个方面入手,围绕审计管理系统和现场审计实施系统两大系统的充分运用,强力推行办公自动化,探索先进的计算机审计技术在信息化条件下运用的有效途径,实现审计管理系统和现场审计实施系统交互,全面提升审计信息化水平,年所有项目必须使用现场审计实施系统。
十七)完善审计内设机构。各县(区)政府和市直相关部门都要按照加强审计工作的要求,认真解决审计机关任务繁重与力量不足的矛盾。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结合市县机构改革,科学确定内设机构,健全审理、社会审计核查和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力量,增加人员编制,切实保障审计机关履行职责的需要。市县(区)审计机关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