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审计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充分认识加强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审计监督制度是国宪法规定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加强审计监督,健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有力保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济发展不断加快、依法行政不断推进的新形势下,审计机关作为政府的重要执法部门,维护国家经济社会安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制约与监督权力运行等方面肩负着重要的职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县(区)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高度,切实提高对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重视并加强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免疫系统”功能,推动我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正确分析全市审计工作面临的形势。近年来,全市审计机关在党委、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工作方针,不断加大审计力度,拓宽审计领域,工作成效明显,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审计工作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一些单位和部门接受审计监督的意识不强,对审计查出的违规违纪问题整改不及时、不到位;审计队伍建设、审计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审计人员少与审计任务重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审计机关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滞后;审计经费难以保证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影响了审计监督作用的充分发挥,各县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进一步明确加强全市审计工作的目标任务。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审计工作要紧紧围绕党委和政府的工作中心,按照“三个有利于”原则,加强财政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政府投资项目(包括灾后重建)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和绩效审计;自身建设上要加强审计管理,加强班子和审计队伍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业务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审计质量和工作水平。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使全市审计机关基本实现审计队伍专业化、机关建设标准化、制度规范体系化、基础设施现代化。
二、突出重点,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
四)加强财政收支审计。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原则,围绕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以财政收支真实性为基础,以强化预算约束机制为切入点,进一步深化预算执行、财政决算审计,加大对财政预算资金、转移支付资金、部门预算外资金、政府非税收入和财政支出结构调整等情况的监督力度,促进有关部门建立科学的预算定额和支出标准,规范预算分配行为,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探索建立预算执行审计中市县(区)审计机关共同参与的一条线”审计模式,力求形成财政审计部门联动、上下整体互动的工作格局。
五)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强化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促进领导干部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积极探索县(区)党政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加大任中审计比重,扩展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把领导干部的重大经济决策、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内容纳入审计范围。坚持“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工作方针,加强与组织部门沟通协调,合理安排审计项目数量;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规范化建设,研究制定《市经济责任审计办法》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的作用,重视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