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格局。要全面理解教育公平含义,正确处理硬件与软件、普及与提高、均衡与优质、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实施重点建设、示范带动、整体提高的发展策略,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强烈需求。要把示范创建活动同中小学布局调整、教育资源整合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地理位置、生源布局、师资力量、发展基础等各类因素,努力扩大并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一要科学制定特色学校的建设规划。特色学校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成的。各学校要遵从学校的历史、现实和未来发展的趋势,立足实际,对现有的办学条件、文化底蕴、师生素质、教育环境、办学特点、传统优势、发展前景等因素进行认真分析、科学论证,找准特色建设的着力点,确立个性化的办学理念和明确的办学目标,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学校特色建设近期和长远发展规划,促进特色学校健康发展。深入开展“中小学校风建设示范校”、“中小学德育示范校”、“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达标学校”和“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创建一批特色示范学校。二要精心培育特色学校的精神文化。校园精神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文化的核心要素。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坚持精神文化特色与办学方向有机统一,大胆借鉴名优学校先进做法,精心培育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并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提炼、固化、传承和创新,在广大师生中不断强化渗透,潜移默化地形成广大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意识和精神动力,逐步形成独具魅力、永葆活力的学校精神文化。三要全力彰显特色学校的环境文化。学校环境文化包括静态的物质环境文化和动态的人文环境文化,它是特色学校文化的重要标志。要提高校园规划建筑品位,无论是校园的整体布局、校舍建设,建筑风格、环境美化,还是标牌、墙饰、雕塑、宣传设施等,都要讲究整体效果,融会贯通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体现高雅宜人,彰显人文价值。突出以学生为本,充分利用好校园资源,积极创建富有时代气息的班级文化、墙壁文化、走廊文化和橱窗文化,使一条校训、一枚校徽、一支校歌都反映学校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让学校的一草一木都会说话,使学校的一墙一壁都能育人,建设和谐宜人的学习生活环境。四要着力打造特色学校的制度文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以办学理念为指导,按照办学目标要求,制定实施好激励师生奋发向上的考评激励制度和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工作运行制度,建立健全校务公开、师生满意度测评等系列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和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使之成为全校师生的行为准则和共同愿望,提高校园和谐度和美誉度,打造优美校园、和谐团队,营造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和谐氛围,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提供制度保障,不断形成特色学校的制度文化。五要大力开展特色学校的教育科研。贯彻“科研兴校和科研先导”的特色发展思路,强化科研意识,广泛宣传科研对于特色学校建设的重要性,增强人人为创建特色学校献计献策的主人翁意识。要健全科研网络,把加强特色学校建设作为学校科研工作的核心和动力,使每一个教师都为特色学校建设尽职尽责,激发全体师生热爱学校、奉献学校、建设学校的荣誉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力争办成“育人特色明,教学质量高,综合实力强”的特色学校。六要全力抓好示范学校建设。要全面实施重点建设、示范带动、整体提高的发展策略,对县一中、县二中、县职业中专予以重点支持和指导,分别创建省级示范高中和国家级重点职专。要按照市级示范学校的办学标准,集中力量力争五年内使全县初中(含九年制学校)和中心小学硬件建设基本达到市级示范学校标准,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在全县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品牌学校,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